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陕西林业为脱贫立下“四梁八柱”



林下养殖


洋县护林员巡山


林下养羊


林下中蜂养殖


林下种植中药材

  肩负“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汉中市林业局,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不断激活绿色富民产业,让独特的资源禀赋喷涌出巨大的发展活力。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林业总产值达到92.36亿元,同比增长14%。林业产业,正在成为贫困群众脱贫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和载体。
  汉中市森林覆盖率59.11%,动植物种群繁多,林地资源丰富。汉中市林业局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优势,推动林下经济集约化发展,已构建形成“林上采、林下种、林中养、林间游”的立体山林发展模式,在青山绿水中走上了兴林富民之路。
  林业产业 助推脱贫
  秦巴山区无闲草,汉中市林业局将林药结合大力培育。近年来,陕西汉中思青科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抢抓集体林权改革契机,在宁强县鹰嘴岩林区投资4000余万元,租赁国有林地3000亩,流转农户林地260亩,新建中药材种植基地1500亩,建成名贵中药材种源基地870亩,又在二郎坝、大安、禅家岩等地建起5000亩天麻药材基地。
  记者赶到鹰嘴岩山上,只见松树下垒起的土方映入眼帘,在一弯又一弯的山坡上,种植着重楼、淫羊藿、白芨等药材。宁强县新发展银杏采叶园4万亩,天麻1.5万亩,重楼、白芨、珠子参等名贵中药材1300亩。这里贫困户9818户33098人,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汉中发展林下药材39.12万亩,林下药材产业已经成为脱贫增收的重要渠道,让“不砍树、也能富”变成现实。
  记者走进洋县八里关镇龙溪村洋县厂胜蜂业合作社,占地4000平方米的蜂场映入眼帘。四年前,35岁的当地能人叶志刚,看准了当地生态资源和土蜂蜜市场巨大潜力,便创建起厂胜土蜂蜜养殖合作社。通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直接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102户入社。2016年,合作社共带动全县6个镇1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林下中蜂养殖,户均增收4000元。
  有386万人口的汉中,农村人口292万人,多数居住在林区,有依靠林下资源谋生的传统。每年,汉中市林业局积极争取省上林业特色产业和林下经济扶持资金,并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林业产业发展。
  据统计,汉中市现有板栗、核桃、木本油料等为主的经济林204万亩,杜仲、山茱萸、猪苓、元胡等中药材120万亩,苗木花卉基地7万亩,林下养殖家禽、家畜1000万(头、只),林下特种养殖林麝、梅花鹿、大鲵等194.5万(头、尾),养殖中蜂12.1万箱,森林景观实现产值3.8亿元,带动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引发生态理念得到改变,呈现出神形兼备、丰盈充实的发展格局。汉中作为全域旅游示范区之一,引领城乡居民全域参与森林景观旅游开发,充满个性的林产品加工,比如农家乐店里的橡子凉粉,还有南郑区黄官镇的手工藤编等等,都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利器”。
  靠山吃山 富山养山
  汉中榛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畜禽养殖,蔬果、苗木、食用菌种植及销售,农副产品加工及销售,餐饮、住宿服务,旅游、观光综合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发展公司。
  该公司集中连片建设林果园及观光采摘园300多亩,可年产“榛旺”牌干、鲜果品600吨。充分利用园区松林、板栗林、银杏林等资源,在山顶、山腰、山坳处建设280亩生态土鸡散养基地,标准化养殖圈舍50余间,占地5000平方米,打造“榛旺”土鸡金字招牌。年产榛旺商品鸡10万只、乌鸡蛋100万枚、育鸡苗20万只。生态土鸡、土鸡蛋等产品,远销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市场反应良好。目前,该公司已就近吸纳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每户每月劳务收入达1810元。
  2013年10月,汉中榛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被汉中市政府命名为汉中市现代农业园区。2016年7月,该公司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
  在勉县张家河镇二沟村,平均海拔1200米,这里雨水充沛,草木葱茂,气候湿润宜人,有各种植物1500多种。2016年5月,汉中秦巴农林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依托这里优良的林下资源,注册资金1000万元,成立专业化公司,经营流转林地4万亩,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3个。建有现代化养殖基地2个,积极采用种养结合、林禽共生的微生态循环发展模式,不使用化肥、农药,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成功注册“张家河”地理商标,打造“张家河”品牌,蜂蜜顺利通过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检测,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之路。
  作为国家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涵养地,汉中不仅发挥着“生态保障”、“资源储备”和“风景建设”的功能,不断享受着国家生态林补偿的政策红利。2017年,汉中市共兑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1亿元。其中,兑付给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补偿资金1776.3万元,惠及贫困人口10.8万人。安置生态护林员5200名,每人每年领取工资性收入6000元,实现“一人护林全家脱贫”目标。
  林农共生 富裕一方
  汉中市努力推进林业与金融业的深度融合,盘活森林资源,实现资源增资,林农增收。盘活森林资源资产,缓解林业发展资金短缺,破解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西乡县结合区域主导产业实际,创新思维,把林农手中的林权进行统一评估,纳入林农金融贷款授信额度,进行评级增信,增加林农授信额度。这一做法,初步解决了林权评估难、抵押难、贷款成本高等问题,有效缓解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全县5.71万户林农的276万亩林地得到评估,总价值33.7亿元,3.3万户林农被西乡县农村合作银行授信9.9亿元,实现增信7.6亿元,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3.2亿元,林农过去闲置的林权证,有效进入资本市场。
  西乡县洋溪村村民赵晓明100亩茶园被评估价值50万元,家庭总资产达到70万元,授信额度由3万元提高到10万元。通过评估竞拍,陕西省汉中市路桥有限责任公司以121万元流转柳树镇三义村集体林场800亩,通过林权征信评级实现抵押贷款1000万元,再自筹1500万元对林地进行改良,发展林下经济,并吸纳周边村民务工,发展势头良好。
  截至目前,汉中市累计流转林地336万亩,抵押林地50万亩,林权抵押贷款11.6亿元。“绿色银行”模式,为全国树立了样板。
  洋县志建药业有限公司,采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产业项目扶贫模式,免费为种植户提供种子、苗木、肥料、技术等,带动全县54个村、3087户贫困户种植采叶银杏5200多亩,户均增收近万元,为周边360户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
  汉中市坚持龙头企业建基地、专业合作社带农户的发展思路,加快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有效解决林农在良种繁育、技术培训、疫病防控、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困难,降低农户生产风险,坚定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信心。
  目前,汉中市共培育命名市级林业龙头企业46家,引导龙头企业兴建林业产业园区21个,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466个。
  麝香是珍贵的中药材,也是高档化妆品原料,具有绝顶的醇绵香料成分。每只林麝,每年产麝香仅有13至20克,每克麝香售价400元,堪称“软黄金”。在秦岭南麓,美丽的汉中盆地勉县周家山镇留旗营村大山深处,坐落着林麝养殖基地。养麝人是一位勤劳敦实的农民,他就林麝养殖路上的成功人士——张龙泉。
  2010年,张龙泉在海拔2000米的勉县云雾山深处修建了几间圈舍,引进种源林麝6头,发展养殖到现在的200余只。公司已经取得国家林业局核发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是陕西省林麝养殖战略联盟成员。
  勉县森苑养殖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突破林麝驯养繁殖、活体取香、自产麝香等技术难题,从最初的6只林麝发展到目前的200多只,并成为远近闻名的标准化养殖培训指导、疾病防控治疗救助、种群结构优化及优质种源提供基地。在森苑公司示范带动下,目前已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户26人参与林麝养殖,实现增收76510元。
  在退耕还林政策实施过程中,贫困群众大都缺资金、致富门路少,汉中市林业局优先给贫困户安排退耕还林项目,使之能够享受退耕还林补助资金,还积极引导他们瞄准市场需求,发展见效快、风险小、销路好的特色林业产业,解决长远增收问题。
  今年,该市共引导127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核桃、板栗、银杏等干杂果经济林6286亩,领取补助资金502.88万。4年以后挂果,就可获得稳定收益。农民由最初的“要我做”变为“我要做”。今年前三季度,参与林下经济的农户有42.9万户,涉及林地450万亩,林下经济总产值达到14.3亿元。以种植、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为主的林业经济项目,共带动657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增收1700万元,户均增收2500多元。
 姚远 陕西农村报 2017-10-25

关键词 生态  生物多样性  森林资源  林业产业  林下经济  林产品  林副产品  图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