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野生动物养殖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开业不满一年的昆明野生动物园内已驯养88种2253只动物。动物园执行总经理潘华告诉记者,他们计划2006年前再引进56种。有着51年历史、占地5000多亩的圆通动物园现有333种5000多只动物,年产值超2000万元。在今年春节期间,前往园内参观的游人真可谓“人山人海、人涌如潮”,仅大年初二一天的门票收入就达28万多元。蝴蝶园内,50多种数千只蝴蝶翩翩起舞;百鸟园内70多种3000多只小鸟自由飞翔;孔雀园内100多只绿、蓝、白孔雀抖动着美丽的尾翎争相开屏;猛兽区白虎、非洲狮、亚洲象威风凛凛……
优势:得天独厚的“动物王国”
野生动物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资源,有着巨大的生态、科研和经济价值。素有“动植物王国”美誉的云南,资源得天独厚,境内有脊椎动物1737种,占全国总种数的58.2%。其中,兽类300多种,鸟类802种,两栖类112种,爬行类动物152种……在国家公布的335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云南就有199种,其中亚洲象、亚洲野牛、滇金丝猴、灰叶猴、熊狸、白眉长臂猿等66种兽类和赤颈鹤、绿孔雀、双角犀牛、红腹角雉、剑嘴鹛等112种鸟类是云南独有或为主要分布地的动物。鸟类、哺乳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种数均居全国各省(区、市)之首。
云南为保护野生动物,林业部门管理的自然保护区就有126个,保护区总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2%。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在不断恢复和增加,无量山保护区的黑冠长臂猿,数量稳定在350只以上;白马雪山保护区的滇金丝猴增加到600只以上;西双版纳保护区的亚洲象种群发展到250多头;高黎贡山保护区的羚牛增加到300多头;大山包保护区的越冬黑颈鹤最多时超过2000只……
症结:产业小,效益低
云南在做好野生动物保护的同时,积极贯彻国家关于“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养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现有野生动物养殖单位166家,其中,药用动物72家,肉用动物85家,观赏动物34家,生物实验动物8家,收容拯救5家。养殖动物种类38种,开发产品19种,年产值2亿多元。从养殖规模上看,鹿和猴的数量较大,产值较高;全省养孔雀近1万只,产值近800万元;养小熊猫、滇蝎、野猪、原鸡等2.7万多只,价值近3000万元。此外还有熊、蛇、鸵鸟、竹鼠、香猫、海狸鼠等。
云南陆良国康天然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是人工养殖梅花鹿规模较大的一家。他们开发出以鹿产品为原料的药酒系列及精华素系列产品,年产值达500多万元。
中国实验动物云南灵长类中心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际信誉良好、国内规模较大、技术和设施最为先进的灵长类实验动物中心和出口基地之一。中心已连续5年获得英国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颁发的“境外实验动物入境许可证”,成为我国惟一能向英国提供灵长类实验动物的单位。该中心已连续多年获得了向美国、日本出口灵长类实验动物的许可证及指定合同。
全省养殖及开发的动物产品销售省外的还只有一小部分,每年国内贸易额约1500万元人民币,出口创汇500万美元左右。可见云南野生动物养殖业现状是“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
日前,云南省科技厅、林业厅组织野保专家对全省16个州(市)所有的野生动物养殖单位进行了专题调研。结果显示该省野生动物养殖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产品缺乏特色,开发深度不够,市场开拓能力较差,没有充分利用云南丰富的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出路:专家指导,政府扶持
专家们就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一是管理政策过严,一些法律、法规不够明确,实际操作比较困难。有些动物如梅花鹿已人工饲养了几十代,但仍在按国家一级野生动物管理;许多外来物种如鸵鸟、蓝孔雀等从国外引进多年,还在按野生动物管理。二是缺乏相关扶持政策,资金筹集困难。三是养殖者思想上有顾虑,动物养殖难,怕做不成大文章。四是技术薄弱,人才缺乏。全省400多名养殖技术人员,绝大多数是自己边干边摸索出来的。五是缺乏商品意识,满足于小打小闹,见好就收,不图更大的发展。
省林业厅针对这种情况,决定将野生动物养殖业列入林业八大产业之一。他们按照“突出国家鼓励养殖的物种,突出养殖技术成熟的物种,突出产品有市场、经济效益好的物种,突出种源有保证的物种以及兼顾养殖现状”的原则,确定了野生动物养殖业的发展方向、重点物种、重点地区及重点产品。
2005年1月25日,省林业厅公布了第一批18家林业产业省级龙头企业名单,中国实验动物云南灵长类中心和云南陆良国康天然生物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榜上有名。他们积极制定各种扶持政策,营造宽松经营环境,对国家公布的54种允许养殖的动物,在企业登记注册、产品检验检疫、市场准入、税收等方面建立和完善了相应的政策;组织开展了对重点物种驯化与繁育、疾病防治、产品开发等技术的研究,推动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研究开发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物种的养殖;依托大专院校,加快人才培养,力争在近几年内使每个养殖单位至少有1名至2名懂技术、会管理的专门人才;鼓励、支持、引导私营经济积极参与野生动物养殖业。
中国绿色时报 200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