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旅居西双版纳的德国生态学家马优一行来到勐海县布朗山著名的老班章茶山,在其与这里的村民共同建立的天籽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内,种下了2000余株石斛等3个品种的兰花,开始了“修补生态”的第一步实质性工作。
目标:绿色能源的生活
马优说,“生态修复”是当今世界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新世纪人们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调整。他认为生态修复并不只是单纯禁垦、禁牧和禁伐的封闭式管理,控制人为破坏,实现生态的重建恢复,必须从当地土著村民的资源优势,生产方式入手,寻求生态出路,并为生态系统减轻压力,使不堪重负的生态系统得到休养生息。
目前他将2000余株石斛等版纳原生品种的兰花,通过人工组培后重新种植回适合其生存的野外森林中,以及之前种植进去的20余万株各种版纳土著植物,就是在过去已经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中进行的一种生态修复行为。今后3年中,还将有100多个种类的原生植物陆续植入这个民间保护区内,以实现在老班章打造一个有绿色能源支持的国际休养生息山地部落、生态生活方式的目标。
内容:抢救修复
在将众多版纳原生植物植回保护区的同时,记者还目睹了马优夫妇将保护区内枯死树木上寄生的兰花剥离下来,重新寻找高大树木移栽上去。
“这是一种抢救生态的做法。”马优的夫人李旻果解释说。他们从已经被砍伐、防火烧毁的林子里,将幸存下来的兰科等植物移植到保护区来。他们认为,保护生态除了目前林业相关部门相继建立起来的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外,与动物一样具有生命权的植物同样也应该建立收容救护站。
“没有植物,动物就不能生存下去,这是谁都清楚的。”马优博士说,他们的“天籽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就将是第一个“拯救受困植物收容救护中心”。不仅要抢救,还要使它们在保护区内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回馈:天然兰花食品
针对记者“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内生态效益如何体现”的疑问,马优夫妇带领记者参观了他们从德国进口的一台太阳能生态食品加工设备和生产线。只见在这个“不插电”的车间内,陈列着一批天然果脯、石斛等天然食品。
在“天籽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内,无论是野生还是生态修复中植入的植物在进行经济开发时,绝对禁止破坏性的开发活动。比如过去人们采收石斛时,均采用将其连根拔起,甚至还将其寄生的高大植物砍倒。而在“天籽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内,采收石斛是采用采摘花瓣来加工的方式,这样年复一年循环采收,以期达到既能开发生态经济,又能保护生态,以经济开发促进生态保护。记者随手打开一袋真空包装内加工考究的兰花制品,只见色泽自然清新的金黄花瓣经开水冲泡,马上散发出一股沁人心脾的兰花幽香,喝上一口,美妙感觉不可言状。“这样天然保健的生态食品开发出来,谁都可以想象得到它的经济效益。”马优一脸喜色地说。(戴振华)
新华网云南频道 2008-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