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自然有诗,万物成歌——第三届“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活动诗意启幕



  诗歌是心灵的颤动,自然是生命的共鸣。人因读诗而感受万物,也因感受万物而收获诗意。在急剧变化的环境和悄然膨胀的欲望之间,我们守护内心的方寸之地,也守护自然的广袤无垠。
  为呼吁认识珍稀物种、守护诗意自然,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第三届“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主题活动于2025年4月20日“世界地球日”启动。活动由《诗刊》社、CM公益传播发起,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支持,多方伙伴共创和助力,线下活动落地厦门园林植物园,在鹭岛厦门向全国发出邀请——以诗意叩击山海,以珍稀物种的名称作为诗歌标题,为珍稀植物创作诗歌,让珍稀物种被看见、被珍惜,在寻常生活中感受生命之间的脉动。
  以年轻的姿态,在植物园中与万物共吟
  很多处境艰难的珍稀物种并不为人类所熟知,更无从谈被保护。在此背景下,“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活动于2023年正式发起,通过诗歌创作、诗歌展览、互动打卡装置、公益传播倡导等多种形式,呼吁人们理解和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2025年“世界地球日”前后,发起方与厦门园林植物园进行联动共创,厦门市政体育协办,以厦门植物园为主要线下阵地,开展诗歌创作与征集、珍稀物种诗歌展、万人拼贴诗、互动打卡装置等,并配合#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微博话题及KOL参与发声倡导等系列的线上线下活动。
  活动伊始,发起方于4月20日上线诗歌征集H5专题页,进行“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植物园专场诗歌征集,邀请热爱诗歌的人一起奉献宝贵文思与才华,为珍稀物种写诗,让珍稀的美好被看见。有别于往届通过邮件接收稿件这一传统方式,采用H5专题页征集诗歌可以让更多投稿作品被阅读与传播。另外,往届优秀诗作化作厦门园林植物园南洋杉草坪上的布幔,或现身艺术静态装置,与来往的游客碰撞心灵火花。
  同时,游客还可以参与“万人拼贴诗”活动,选择喜欢或者感动自己的往届诗歌,在展板上拼贴,在互动参与中感受生命的乐趣、激发思维的活力。
  除了诗歌创作,组织方将文学创作活动与生态保护理念生活潮流化——在植物园内设置诗歌任意门、诗歌布幔、声音海报、主题气模、互动打卡装置等系列艺术展陈和装置,形成愈加浓厚的艺术场域,促进灵感的迸发。
  多方共创,跨界推动珍稀物种守护声浪
  这是一场兼具内容创新和传播张力的保护地球生态与生物多样性的公众行动。如果说每一位提笔写诗的人,是一片小小的萤火,那么明星艺人、诗人与诸多支持伙伴的合力发声,便如同汇聚成河的星光。
  本届活动中,发起方特邀演员刘敏涛、朱亚文、贾乃亮、张彬彬、牛骏峰担任公益传播大使,在社交平台表达公益理念,呼吁保护珍稀物种,守护诗意自然,让流量时代多一份诗意注脚。同时,5位公益传播大使将与第一届活动特邀诗人陈年喜、王计兵、苏笑嫣共同担任有声海报诗歌朗读者,用声音与珍稀物种同频共振。
  除了网络传播和植物园线下活动,在天虹的支持下,诗意的浪潮、保护的力量将传递至其旗下的98家购物中心,跨越7省35城,公益传播大使的主题公益海报将在其450多块室内外大屏与室内电视屏上进行为期7天的高频轮播。另外,牧鲸公益支持全国近50家保利影院的LED屏与厦门火车站LED屏投放公益海报。让珍稀物种保护议题抵达更多人的视野,用更多曝光对抗忽视和遗忘。
  历久弥新,持续唤醒保护意识
  历时3年,从南京红山动物园的鸟鸣,到厦门园林植物园的苍翠,“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的故事持续书写,历久弥新。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诗歌本身不是目的,唤醒守护珍稀物种的意识才是最大的心愿。诚如活动发起方所表示:“不认识则无感,不关注则不会保护。”举办此类活动的意义,更主要在于能为大自然的珍稀物种及其生境带来更多的关注与保护。每一次看见、每一份关注、每一种行动,都会成为燎原的星火,照亮在黑暗中前行、生长的珍稀物种,让它们能永远保持生命的律动。自然有诗,荒野有歌,万物有灵,期待更多共创伙伴加入守护的阵营,传递公益的火种,唤醒更多人参与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来。(王江江)
中国绿色时报  2025-05-14

关键词 珍稀物种  诗歌  活动  世界地球日  网络传播  生物多样性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