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家林业局组织,国家林业局造林司司长魏殿生,国家林业局三北局总工程师张文明,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梁永基、贺康宁,国家林业局规划设计院教授级高工高贤栋,甘肃省林业技术总站研究员彭鸿嘉,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于洪波等领导和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兰州南北两山林地改造优化实施方案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考察和论证。省林业厅张生贤副厅长、兰州市政府潘卫平副市长参加会议并做了讲话。
专家组通过现场考察永登机场西山、茅茨,皋兰大砂沟兰州空军绿化基地,北山九洲台,南山七里河区牟家大山,西固区兰化林场原有林,虎狼台、田黄沟“三水”造林区等现场,听取汇报,审查方案文本,对兰州南北两山五十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通过了《方案》论证,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专家组意见》指出:兰州是甘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加快兰州南北两山造林绿化工程进程,对于维护兰州城市生态安全,改善兰州城市形象,治理大气污染,保持水土,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实现兰州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深远的战略意义。兰州人民历经5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南北两山造林绿化工程中已累计完成造林绿化面积50万亩,工程建设区林草覆盖率由1999年的22.6%提高到目前的80.2%,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比较齐全完善的林区管护、管理体系,探索出一条西北干旱地区城市近郊荒山绿化的路子,为西北乃至全国的城市造林绿化和生态工程建设提供了成功的经验,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兰州南北两山造林绿化工程在取得较好生态效益的同时,由于受当时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荒山造林树种选择不当,树种结构简单,表现出林木长势衰退、病虫害发生严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建设成效。因此,及时通过科学合理的林分结构优化措施,巩固和提高兰州南北两山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成果,已势在必行。兰州市组织编制的《实施方案》非常及时和必要。
《实施方案》在整体发展思路上较好的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提出了林种、树种和林分结构改造的技术路线,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内容丰富、技术措施可行,实践操作性较强。重点突出了以城市景观效果为主的九洲台、皋兰山、大砂沟、机场周边、白塔山以西石质面山以及城市四个出口的绿化项目。特别是树种选择以耐旱的乡土树种为主,符合适地适树的原则,林种优化改造布局合理,对提高南北两山森林质量和景观效果,增加生物多样性,促进两山生态环境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专家组一致同意该《实施方案》。
同时,专家组对《实施方案》和目前兰州南北两山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是在总体发展上,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生态建设与城市建设、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在南北两山造林绿化工程建设中将人文资源、风景资源和森林资源融为一体,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积极创建西部园林城市。
二是在技术路线上,要坚持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和宜草则草的原则,近郊“提水”搞绿化、远山“三水”保绿色(灌草植被建设),灌溉林业和旱作林业共同发展。在充分利用有限生态用水的条件下,灌溉林业面积应与兰州水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宜无限扩大,并要大力推广节水等实用技术。旱作林业建设应大力采用抗旱造林等实用技术成果,加大封育力度。在确保绿化效果的前提下逐步降低造林成本,加快南北两山造林绿化步伐。要加强对当地原生植物群落演替规律、林木耗水特性等方面的研究,技术推广与科学研究同步进行。
三是在树种选择和林种配置上,要坚持生态第一,经济和社会效益兼顾,因地制宜、全面发展。水保林择优乡土树种,保护原生植物群落,适当引入优良外来树种,不断丰富本地生物多样性。风景林,针阔混交、乔灌草花立体配置,实现三季有花、秋季有果、冬季有绿。在一些条件适宜地区要适当发展经济林。
四是在建设机制上,要在巩固、完善义务植树基地托管模式基础上,积极探索造林绿化的多种实现形式,吸引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绿化工程,形成工程造林、义务植树和社会造林共同发展的建设格局。
五是在投入政策上,国家要进一步加大对南北两山造林绿化的投入力度,地方政府也要将其纳入财政预算,共同建立稳定的投资渠道,予以重点扶持。南北两山营造的生态公益林应优先分别纳入国家和地方的森林生态补偿试点建设。
六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尽早建立工程建设效益监测体系;要将3S技术纳入项目运行之中,强化工程项目管理手段,建立信息管理系统;要进一步加强对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水利配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切实巩固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成果。
最后,魏殿生司长做了重要讲话。他要求兰州市林业部门紧抓全国林业发展形势转变的良好历史机遇,不断解决南北两山在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把这项宏伟的事业坚持不懈的长期搞下去,国家林业局将把兰州市南北两山作为全国林业的重点工程给予支持,在资金上给予倾斜,并期待兰州市两山再一次大放光彩。
甘肃省林业厅 200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