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试点建设亮点纷呈



海南吊罗山保护区内的雨林 潘世鹏摄

守护“地球之肺”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试点建设亮点纷呈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对地球生态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海南热带雨林是世界热带雨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热带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交错带上唯一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是我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拥有众多海南特有的动植物种类,是全球重要的种质资源基因库,是我国热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
  不久前,记者深入海南省五指山市、白沙黎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实地探访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试点建设情况。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试点区位于海南岛中部山区,东起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西至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起保亭县毛感乡,北至黎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4400余平方公里,约占海南岛陆域面积的七分之一。范围涉及五指山、琼中、白沙、昌江、东方、保亭、陵水、乐东、万宁9个市县,涵盖并连通了五指山、鹦哥岭、尖峰岭、霸王岭、吊罗山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黎母山、猴猕岭、佳西、俄贤岭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尖峰岭、霸王岭、吊罗山、黎母山4个国家森林公园,南高岭、子阳、毛瑞、猴猕岭、盘龙、阿陀岭6个省级森林公园及毛瑞、卡法岭、通什等相关国有林场。据统计,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已记录有野生维管植物3577种,隶属220科1142属,有各类保护植物432种。
  2019年4月1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成立。在海南省林业局局长、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夏斐看来,“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具有筑牢海南绿色生态屏障、保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拯救热带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路径的重大意义”。
  生态搬迁助力“绿富美”
  进入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乡银坡村,一栋栋独具民族特色的小楼紧紧挨在一起,标准化篮球场上,孩子们正欢快玩耍,盛开着各种鲜花的花圃将村庄装扮得亮丽多姿。
  2015年12月,白沙黎族自治县全面实施对位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内的南开乡道银村、坡告村两个村30户142人的生态移民搬迁工作。不到一年时间,一座崭新的现代化黎族风情村寨在山外重建,道银、坡告两村也合并为银坡村。2017年,银坡村村民全部实施生态移民易地搬迁。
  今年76岁的银坡村村民符桂春对生态移民搬迁感触颇深:“我家原来住在山上,房屋破旧,也没有收入来源。由于山高路远,种植的橡胶树只能卖胶片,卖价很低。经过生态搬迁,现在住进了小洋楼,还分到了橡胶林,在村子里就可以卖胶水,收入更高了。村里的年轻人都当上了护林员,再也没有村民去砍树了。”
  如何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更能致富?产业推动是关键。南开乡为村民人均安置了10亩已经开割的胶园,并发放林权证,让村民们吃了“定心丸”。同时,新村所在地预留了20亩乡村旅游用地,为以后发展旅游做好了准备。
  据了解,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内生态搬迁计划分两步走:第一步试点搬迁,2019年9月1日启动白沙县3个自然村共118户498人整体搬迁,预计2020年完成;第二步对保护区内剩余8个自然村352户1387人实施生态搬迁,计划2021年完成全部470户1885人生态搬迁。
  村民参与筑绿色屏障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所处的海南中部山区是生态敏感区和生物多样性富集区,也是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地区,生态保护责任重大。除了依靠政府的强力推动外,群众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也是国家公园保护的重要力量。
  据了解,早在2006年,海南省就根据每年财政能力递增情况增加了生态转移支付力度,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推进生态补偿机制建设。
  背起灭火水袋,挎着镰刀,带上打火鞭,每天早上7点半,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护林员冼庆耀都会骑着摩托车前往林区开始一天的护林防火值守工作。
  与冼庆耀一样,银坡村护林小组组长符永进每天都会带领村里的15名护林员进山巡护,除了防止有人捕猎盗伐外,还要做好护林防火工作。符永进告诉记者:“我们这些护林队员当中不少人都曾经是老猎户、伐木工,从原来的生态破坏者到今天的生态环境保护者,护林员们在工作中实现了人生价值,大家通过今天的努力来弥补曾经给大自然造成的破坏。”
  除了保护山林资源,村民们还积极保护珍稀野生动物,成为动物们的好朋友。
  在海南岛的原始雨林中,生活着全球最濒危的长臂猿——海南长臂猿,目前种群数量仅存5群30只,因此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被称作“全世界最孤独的灵长类”。青松乡苗村村民李文永从事海南长臂猿保护监测工作已有11年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海南长臂猿有2000多只。随着森林砍伐和人为猎杀,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只剩2群7只至9只。这几年,随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种群数量才慢慢有所增长。我每天都要观察长臂猿的健康状况和日常生活,我要好好保护它们。”
  荒山野岭重新披绿装
  吊罗山林业局护林员王勇是一名“林二代”。王勇的父亲早年在林业局当卫生员,王勇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林业局工作至今。明年就要退休的王勇每天都坚守在林区工作一线,他说:“我在林场工作了一辈子,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
  王勇告诉记者:“早些年人们没有环保意识,把山里的大树几乎都砍光了,山里的河水也基本干了。再看看现在,山里的河一年四季水流不断,经过‘天保工程’20多年的休养生息,山林里又出现了很多参天大树。这些,都是留给子孙后代的无价之宝。”
  1998年洪涝灾害后,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天然林资源过度消耗而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重大决策。
  实施天保工程20多年来,海南省天保工程区森林覆盖率从不到90%提高到98.16%,森林蓄积量从不到5000万立方米增加到7090.4万立方米,野生动植物也明显增加。如今,海南天然雨林已全部列为禁伐区。
  据海南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推动天保工程实施,海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建设的意见。省直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同步推进林区职工安置、职工社会保险、民生工程建设等。全省通过加强森林管护,实行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森林面积、蓄积量逐年提高。随着生态环境恢复,野生动植物种类、数量明显增加。
  记者在海南邦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旁的坡鹿保护区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坡鹿在草场上跑跳嬉戏,好不热闹。占地面积达5427亩的广阔土地为坡鹿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驯养员刘中山说:“邦溪自然保护区现有坡鹿200多只,为坡鹿自由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空间。保护区内人工干预很少,我们平时只是外出割些坡鹿爱吃的草料带回来给它们食用。”
  在海南热带雨林中,植物新种以每年平均7个的速度被发现。自2019年4月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挂牌至今,短短一年的时间,就已经发现了9个植物新种。
  在吊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深处多处架设了红外线自动相机设备,这些设备帮助林业部门发现了众多珍稀动物的活动轨迹。保护区成立的国内首支水獭监测队就在吊罗山区域发现了4只小爪水獭的活动踪迹。(记者 潘世鹏)
经济日报 2020-09-09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热带雨林  体制改革  生物多样性  种质资源  图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