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青山茂林踏歌行——生态文明看江西·山











  绿色染赣鄱
  这是一片俊美的土地。
  这是一方灵秀的山水。
  这是一个绿色的梦想。
  这是一个文明的见证。
  农历丁亥年的岁末,一场罕见的冰雪灾害突降江西。山清水秀的赣鄱大地,刹那间,从一名钟灵毓秀的“江南女子”变成了一个银装素裹、晶莹剔透的“北国佳人”。纷纷扬扬的雪花飘洒在奇秀匡庐的如琴湖面,穿越了逶迤蜿蜒的黄洋小道,覆盖在江南福地的玉京峰巅,飞舞于道山龙虎的正一宫前。而在赣粤边际的东江之源,一群前来追古溯源的香港游客却惊喜地发现了一抹醉人的绿色:在山野清幽的三百山涧,青翠苍劲的山林依然葱郁逼人,初绽新蕊的枝头开满了迎春的花朵。
  即便遭遇多年不遇的冰冻雨雪,美丽的江西依然早早地吐蕊报春,吹响春的集结号。面对因冰雪灾害影响而伤痕累累的山林,勤劳的江西儿女拿起了手中的锄头,挥锹铲土,植树种林,3月的赣鄱大地一派繁忙的播绿景象。为了将灾害对林业的损失降到最低,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去冬今春原计划造林300万亩的任务上,新增202万亩的任务。到3月止,全省参加义务植树总人数累计达4.25亿人次,植树20.63亿株;建立各级领导干部绿化示范点16436个,造林747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60.0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到8.35平方米。冰融雪化后的赣鄱大地,处处阳光明媚,万木葱茏,一个重焕勃勃生机的明媚春天正向我们款款走来。
  在赣鄱大地上,一年四季都蕴涵着这份蓬勃的生机。温煦的阳光、充沛的雨水、湿润的气候,让江西拥有了一份得天独厚的绿色资源:全省森林覆盖率60.05%,位居全国第二;现有生态示范区总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生态环境质量居全国第四;现有林地面积1.59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63%;活立木蓄积量3.5亿立方米……美丽富饶的赣鄱,从此又多了一个闪亮的头衔——全国“最绿的省”之一。
  声音:让山更青 让绿生辉
  刘礼祖(省林业厅厅长):江西山清水秀,生态良好,赢得了全国乃至世界的赞誉,这是引领江西科学发展的重要品牌和优势,是省委、省政府组织带领全省人民通过长期艰苦奋斗换来的成果,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我们将牢牢把握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机遇,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决打好林业生态恢复硬仗,恢复好、保护好、建设好江西的青山绿水。当前重点是按照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要求,搞好鄱阳湖流域林业生态建设,加强湿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建设,加快平原绿化,把环鄱阳湖区打造成生态文明示范区;加快因灾损毁林地补植补造,把灾害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保护江西青山绿水品牌;全面推进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建立促进林业生态建设、林业经济发展和林农增收的长效机制,用林业生态建设的成果促进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周建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旅游规划研究中心主任):这次来江西开会,让我有机会与春天的江西亲密接触。春天的江西,满目苍翠,郁郁葱葱,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犹如一颗颗璀璨的绿色明珠,绽放出耀眼的光彩。可以说,江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与江西良好的山林资源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要实现江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就应当保护好这难得的青山绿水,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这一矛盾。旅游产业本身就是“资源低消耗产业”,因此,江西各大景区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尤其应当坚持全面推行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建立人与自然有机相处的和谐关系。这样不仅可以实现旅游资源反复循环和持续利用,而且来观光旅游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旅游资源本身的品位和价值也会随之提升。
  陶海南(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江西山脉和丘陵占全境面积一半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60.05%,位居全国前茅。美丽的青山绿水、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江西人民多年来默默无闻保护的结果,更是所有江西儿女应当珍惜的最宝贵的财富。从我省山林资源的特征看,林层结构相对单一、脆弱,加上前期一些地区在发展县域经济的时候,有些忽视对山体资源的保护,造成了一些地区“远看绿油油、近看水土流”的局面。从以往的经验和教训看,我们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保护山水资源应当成为当前各项工作的第一要务,各地政府应当将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看,资源就是财富。各地在进行招商引资的时候,应当引进一些对生态环境起保护作用的、对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有保障的企业,而不能图一时的经济利益得失。衷心希望家乡山更青、水更绿、景更美,能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留给子孙后代。
  生态畅想曲
  2007年4月,临近初夏的武宁县,远山如黛,翠树似屏。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面对武宁林改取得的成绩,作出了高度评价——“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短短的9个字犹如一泓清泉,滋润着每一个山区林农的心。林农张友斌,2004年从政府手里承包了近千亩山林,将一生的积蓄投了进去,仅修建上山路就花了4万多元。如今,站在自家翠竹林中的张友斌,看着竹叶滴绿,听着竹涛阵阵,脸上写满了惬意,因为在他的眼里“如今,山是自己的山,种山和种田一样了”。
  其实,在武宁,在九江,在全省的许多山区,和张友斌一样,因承包集体的山林,因受益林改政策的春风,走上致富之路的人还有很多。兴办绿色银行!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把林地的经营自主权真正还给林农……一系列围绕“山”出台的改革举措,让美丽赣鄱的山林遍野处处洋溢着幸福的笑脸,飞扬着欢快的笑声。
  听!刚拿到林改证的德兴市泗洲镇潭埠村村民程桂清笑了!
  看!承包山林发展果业种植的上犹县上寨村村民黄礼茂富了!
  瞧!宁都县蔡江乡原本因争山地而变仇人的陈家兄弟冰释前嫌了!
  一场从“山底”到“山顶”的改革,瞬间让座座青山变成了致富的山,让片片林海变成了致富的源,让“希望在山”的口号真正变成了现实,让原本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赣鄱大地,从内到外焕发出全新的生机,踏上了发展生态文明的新征程!
  5年前,4300万赣鄱儿女拥有了同一个梦想:几十年以后,再回头来看江西,工业化实现了,人民生活富裕了。而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资源永续利用。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如果破坏绿水青山,宁可不要金山银山”的战略思想;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各地政府在发展山林经济的同时,加大了对山体的保护,规定在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不准开山采石采矿,不准建设有碍景观的项目和建筑,不准砍伐天然阔叶林;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不少风景名胜区走上了“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并举”的发展之路。到2007年6月止,三清山核心景区6家宾馆8000平方米的建筑已全部拆除;2007年9月,庐山脚下威家镇芳兰村被拆为一片平地;2008年10月,一座新城——“庐山文明新城”将在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1.2万名庐山居民将从世代生存的牯岭街搬离。
  5年后的今天,我们欣喜地发现,在一系列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举措的实施下,那个美丽的绿色梦想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庐山、井冈山双双评为全国首批5A风景名胜区;
  世界地质公园的桂冠授予了龙虎山;
  被誉为“西太平洋边缘最美丽的花岗岩”的三清山,以其奇特魅力入选联合国2008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唯一提名;
  截至2007年底,省级以上森林公园96个,总面积43.71万公顷,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6个。
  ……
  在生态江西的崛起之路上,巍巍青山早已成为美丽江西靓丽的“绿色名片”。透过这一张张“名片”,世界惊喜地发现江西的山更绿了,林更密了,景更美了,百姓更富了!一个充满生机的生态江西正在青山茂林间踏歌前行!
中国江西新闻网 2008-4-24

关键词 绿化  造林  生态  生态文明  森林资源  图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