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橡胶价格较好,为图一时多产胶水,海南垦区10多万亩橡胶被掠夺性抢割。
“你看!你看!这些橡胶树到现在还在流胶水,真可怕!”前不久的一天傍晚,记者在西培农场六营村橡胶园看到,这里到处是“血泪斑斑”的景象。随同的该场分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符睿满面焦虑地说,这里的胶园从凌晨2时开始割胶,到晚上7时,整整流胶水18个小时,怎么得了呀。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不出一年,这些橡胶将变成死皮树,到那时胶树不能再产胶,人们只能“望树流泪”了。
记者在该场三分场道龙、乐元、盖抄等村胶园里看到,割胶本是中青年胶工干的事,却有一些小学生和老人在那里忙碌。道龙村一位老人对记者说,家里的劳力不够,为了多产胶水,他只好半夜爬起来参加割胶。放暑假了,不懂技术的小学生也来助阵。记者在这里很难看到有多少棵树是按规范进行割胶的,到处是伤痕累累、“流泪”不止的胶树。有的胶树有三四条割线,有的胶树明显留下用钩刀砍的痕迹,有的割面深度已超过1公分,更有甚者已割到了木质。
符睿说,目前胶园里出现了违反常规的“三多”现象:即多刀、多药、多线。他愤愤不平地说,西培农场55个并场队都有这种现象,农场科技人员下去宣传科技割胶,而这些人根本听不进去。
据介绍,垦区推行割制改革后,一般为3天一刀,有的农场还推广更先进的4天一刀、5天一刀。如果一天一刀或多刀,将导致胶树超强度产胶,缩短寿命。对乙烯利涂药要求也相当严格,多涂药,乱涂药,暂时可刺激产胶,但容易造成乳管干枯、内缩,使胶树消耗过量,导致出现死皮树。割线一般要求“阴”、“阳”两线,如果出现多线,将破坏形成层,影响营养运输,最终造成营养亏线,导致胶树以后“难产”。
记者在儋州地区的西庆、西华、八一等农场也发现农民的破坏性、掠夺性割胶现象。据不完全统计,全垦区10多万亩橡胶被破坏性抢割。
海南橡胶集团科技开发部高级农艺师陈泽恋说,一棵橡胶树要40年左右才完成它的使命,需要国家投多少钱,职工投多少心血,而不出一年就被破坏掉,真令人痛心!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制止,不要多久将出现大面积死皮树,一年将损失近两万吨干胶。(符耀彩 通讯员 吴奇杰)
海南新闻网/海南日报 2006年0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