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2018年11月28日讯 作者:温雅莉 11月10日,湿地碳汇方法学成果《湿地碳汇方法学》通过专家评审。《湿地碳汇方法学》由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与合作伙伴北京林业大学、青海省林业厅、青海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共同完成,其主要编制者为TNC中国项目首席科学官张小全。
来自国家气候战略和国际合作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青海省林业厅等中国自愿减排交易、林业碳汇方法学及湿地温室气体源汇领域的专家在对项目进行审议后认为,《湿地碳汇方法学》的编制填补了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碳交易体系方法学的空白,对推进我国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实现湿地减排增汇,通过碳交易助力社区脱贫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湿地碳汇方法学》针对红树植树造林、退耕还湿、排干湿地还湿和湿地可持续放牧等4项湿地恢复措施,制定了科学、适用的方法,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16年,在亚洲开发银行支持下,以张小全为组长的湿地碳汇项目方法学研究启动,并在青海省泽库县泽曲国家湿地公园开发了首个湿地恢复碳汇示范项目。在3年的实践过程中,湿地碳汇方法学为整个项目的准备、实施、监测和管理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技术方法体系,方法先进,体系严密,操作简便,有效节约了湿地碳汇项目开发成本,缩短了湿地碳汇项目开发周期。
我国自2011年起相继在7个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并于2017年12月19日启动了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对湿地固碳能力的科学计量与监测,是湿地碳汇进入碳交易市场的关键一环。但目前国家发改委备案的方法学中尚缺失湿地恢复有关的碳汇项目方法学,此次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与合作伙伴对湿地碳汇方法学的开发,将促进人们对湿地强大固碳作用的认知,推动湿地更好地发挥固碳作用。
中国绿色时报 2018-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