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中共河北省委决定,追授曲宪忠同志“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曲宪忠出生于1945年,生前曾任河北省原林业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巡视员等职务,2023年1月因病去世。在他去世后,河北省委宣传部联合河北省委组织部、河北省委老干部局发布“新时代离退休干部的模范”曲宪忠同志先进事迹,并追授他“燕赵楷模”称号。
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古稀之年下乡村
1968年,曲宪忠从河北农业大学园艺系毕业。在林业系统工作期间,他大力推动林果产业强省建设,在燕山地区推广“围山转”,在太行山区推广“经济沟”开发模式,推动山区生态建设,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他大力推动林果产业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确定了“产品调新、质量调优、基地调大、企业调强、效益调高”工作思路,创新提出了“树开心,枝拉平,无公害,质先行”的发展模式,积极推动经济林树体改造和品种改良1000多万亩,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实现全省林果业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作出重要贡献。
在花卉产业方面,他坚持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先后谋划并组织实施了中国北方花卉良繁中心、石家庄西三教花卉市场等多个国家级、省级大型花卉项目。针对林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先后组织开展了10余项研究工作,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有效指导了林果生产实践。他始终以工作为重,在本职工作中敢闯敢试、善作善为,将全部心血献给了林业事业;他敬业奉献,夙夜在公,诠释了务林人的使命担当;他以生命践行使命,生动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
2005年4月退休后,曲宪忠不忘初心使命、坚持余热生辉,继续到辛集、藁城、行唐、井陉、威县等地进行林果技术推广,践行着自己作为一名务林人和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情怀。
2013年初,曲宪忠受聘担任威县经济林建设高级顾问,从此扎根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威县,十年如一日奔波在10万亩梨园中,每年近300天在梨园度过,助力8万余名群众脱贫致富,先后将当地政府奖励他个人的63万元用于奖励梨产业发展先进典型,带领群众把贫瘠的沙荒地变成致富的“聚宝盆”,把威县建成重要梨果生产出口基地。
10年前的威县,还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西沙河畔更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土地沙化严重,农民收入微薄。
2012年,威县草楼村建了一块梨园试验田,请曲宪忠到场指导。威县主要领导诚恳相邀,邢台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市林业局等单位负责人也当起“说客”,都希望他能留下来,帮助威县发展梨产业。
家有90多岁的老母亲,老伴儿身体也不好,家人不放心他一人在外操劳……虽有些犹豫,但贫困县的落后面貌和基层干部群众“拔穷根”的热切期盼,深深触动了曲宪忠。
“我不图名、不图利,就想用退休前积累的经验和技术,为老百姓做点儿事。”2013年1月,曲宪忠毅然接过威县经济林建设高级顾问、梨产业首席专家的聘书。
曲宪忠带着威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实地踏查了西沙河沿岸的90个村庄,跑遍了省内外各个梨果主产区。
经过反复论证,他们最终决定在西沙河两侧建设10万亩梨产业带,主栽秋月梨、新梨7号、雪青梨、红香酥梨4个优良品种,塑造“威梨”品牌,打造“全省领先、全国一流、亚洲知名的梨果生产出口基地”。“不建则已,建就建高标准梨园。暂时省事省力,将来没出路。”曲宪忠说,“咱绝对不能干那种等咱走后梨农砍树的事。”
从这一刻起,沉睡多年的沙荒窝,醒了。
一路艰辛一路凯歌,建就建高标准梨园
历史上,威县曾种过传统鸭梨、雪花梨,因收益不佳,梨树几被砍伐殆尽。从零起步,谈何容易?
品质是魂,品牌是金。为了擦亮“威梨”品牌,曲宪忠没少费心。宜家农场千亩梨园是威县梨产业园区引进的第一个外地项目。“准备建梨园时我啥都不懂,全靠曲老手把手地教。”负责人崔建华说,建园前,为测土样,曲老从石家庄专程赶来,不顾舟车劳顿,一下车就拿起工具,带着技术人员探查、打坑、挖土、取样……一道道工序完成后,天已经黑了。他挽留曲老吃口饭再走,曲老说,“你们刚创业,每一分钱都该用在刀刃上”,坚持饿着肚子返回县委食堂。
曲宪忠为梨园免费服务,梨园遇到技术等问题时,他随叫随到。“不管天寒地冻还是烈日当空,每次都是来了就干,干完就赶往下一站。”崔建华说,从选什么品种、怎么种、怎么管,到培养技术工、发展果品礼盒等,都是曲老帮着操持。
平时,曲宪忠和蔼可亲,但在梨产业发展上,他却严肃认真。总面积2000亩的海升梨园初建之时,曲宪忠既当总工又做监理。有一次忙到晚上,大家劝他回住处休息,他临走时叮嘱新梨苗浇水必须及时,必须连夜浇。第二天凌晨3时多,曲宪忠放心不下又赶回梨园,发现水没浇完就停了,顿时发火,当场给有关负责人打电话召回人手,直到把活干完。
仅用6年,威县就建成标准化梨园200余个,成为全国增长速度最快的梨产业新兴县、全国秋月梨和新梨7号规模化种植面积最大的基地县。现在,曲宪忠优化完善的现代化梨园建设管理模式,已辐射推广到全国26个省份的50余万亩土地。
10年间,“威梨”声名远播,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入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荣获国家级、省级荣誉50余项,还摆上了北京冬奥会等重大活动的餐桌。“威梨”区域公用品牌被评为全国最受欢迎的梨区域公用品牌十强之一。2022年,威县初步建成现代化的生产、冷链物流、品牌营销链条。全县梨果产量达14万吨,全产业链年产值17.5亿元。
威县县委书记崔耀鹏动情地说,曲老十年如一日把威县当成家、把梨农当成亲人,他是干部群众心中“不是威县人的‘最美威县人’”!
播撒过种子的地方,都能发芽开花结果
受聘威县之初,曲宪忠就考虑到培养一支技术人才队伍。他几次带队到河北农业大学精挑细选大学毕业生,跟他一起到威县发展梨产业。
威县梨产业办公室的赵旗便是其中一员。“跟着曲老,既学技术,又学做人。”他说,别看曲老年龄大了,但思维新潮,在梨树管理方法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老家保定的尹晶晶也是曲宪忠从河北农业大学招来的毕业生,她一直跟着曲宪忠学习,如今已在威县安家。“曲老师对梨园管理标准高要求严,对梨农、对我们却总把身段放得很低。”尹晶晶说,曲老师的言传身教让她受益终生,“我们要接过曲老师的担子,把‘威梨’这个产业做得更长久。”
“我就是播种机,希望播撒过种子的地方,都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在曲宪忠的影响带动下,一大批专业人才落户威县,搭建起全面覆盖梨产业带发展的人才体系。
每年,曲宪忠都会多次组织培训授课。为了保证授课效果,年迈的他拜青年人为师,学会了照相、修图、课件制作等技能。照相机、笔记本电脑是他随身携带的两样“宝贝”,走到哪里带到哪里。他说,给农民授课有时专业语言不好懂,视频图片更直观。
曲宪忠还创新农民职称评定改革,截至去年底,威县已评定农民技术员812名、农民助理技师86名、农民技师21名,培养出一大批“草木才子”。现在,威县每万亩梨树有一名高级技术人员,每千亩梨树有一名中级技术人员,每百亩梨树有一名初级技术人员,“村村都有技术员、户户都有明白人”。
无论在岗还是退休,始终不放松要求
曲老退休后应邀参加过一些社会活动,但是从不拿一分钱的专家费,餐饮、住宿等方面也决不搞特殊。
“为我们当了10年‘保姆’,曲老没吃过我们一顿饭。”威县沃隆梨园负责人宋德兴深有感触,“不是说老人家不近人情,他怕吃饭的口子一开都来请。曲老对我们说,你们有个好收成,比请我吃饭还高兴!”
工作中,曲宪忠也是时时刻刻要求自己,“工作有退休时,但党员身份永远不会退休。”省林草局人事干部处二级调研员宋翊,说起曲宪忠打心里敬佩,“曲老守纪律讲规矩,无论在岗还是退休,始终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河北省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忠说,曲宪忠同志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是河北务林人弘扬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塞罕坝精神又一个实践案例。全省林草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以曲宪忠同志为榜样,永远忠诚于党和人民,自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从他的先进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鼓舞士气斗志,把在学习先进中激发出来的工作热情和奋斗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不竭动力,为推动全省林草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曲宪忠几次因脑梗住院,干部群众都劝他多休息,可他放心不下梨园,病情刚好转就又赶回威县。2022年12月,因前期脑梗多次住院还没完全康复的曲宪忠,又一次瞒着家人来到威县,考察梨园、调研有机肥厂,一起筹备梨产业总结表彰和工作部署大会,天天忙得停不下来。12月18日,曲宪忠回到石家庄,准备休整几天再来。孰料身体突感不适,随即住院就医。治疗期间,曲宪忠每天通过电话和威县有关领导商讨梨产业发展大计,一聊就是半个多小时。
2023年1月9日,曲宪忠病情突然恶化,因心肺衰竭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77岁。整理遗物时,工作人员意外发现了2013年1月曲宪忠刚到威县时写下的一则“自训”:“我来威县要力争做到‘四负责、四出’:对县委县政府负责、对果农负责、对果树技术干部负责、对果树特别是梨的发展历史负责;出成绩、出经验、出队伍、出干部。”
一诺无悔,他做到了。
曲宪忠始终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与群众感情质朴深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铮铮誓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姚伟强)
中国绿色时报 2023-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