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进城、引种洋树洋花、四季有绿……最近,记者在省内很多城市采访,当地领导一谈到城市绿化,几乎少不了这些“流行语”,这样的思维正在被格式化。对此,中国林学会理事、南京林业大学博导汤庚国教授大泼冷水:城市绿化,必须确立“生态优先”的理念,走出“贪大求洋”的误区,舍弃盲目的“拿来主义”,回归自然,立足乡土,按科学规律绿化城市。
作为长期从事城市绿化研究和规划的权威学者,汤庚国逐一分析了当前城市绿化中流行的观念误区:
移栽大树,越多越好,越老越好。作为城市快速绿化的捷径,大树进城这几年在专家的反对声中愈演愈烈。专家不赞成搞大规模的大树移植,主要考虑成活率。江苏横跨中亚热带和暖温带,而全省大小城市移来的大树,包括朴树、桂花、香樟、罗汉松等十多种,大多来自江西、湖南、福建等南方地区,在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上相差不小。香樟,因四季常绿,栽遍大江南北。其实,全省最适宜香樟生长的是宜兴、苏州,宁镇地带已不太适合,长江以北移栽的香樟只要遭遇寒冬就难逃一劫。不遵守自然法则,除了造成大量的大树古树夭折,还会带来树木生物特性变异。以耐寒、不生虫、不生病著称的香樟,在南京就生过黄化病,而泰州的部分香樟树叶差不多被虫啃光了!
由于移植技术不过关,很多大树,尤其上百年上千年的树王,或因水分蒸发过多,或因伤及动脉“失血”过多,死在长途“搬家”途中。移植大树,绝对称得上“高投入、高科技”。两年前,南京将一株百年法桐平移12米,动用4名专家,历时15天,用4台绞车,把4000吨重的带土树吊过去……给这株“中国一号法桐”搬家,花费70万元。尽管目前大树移植的技术日见成熟,但即便由一流专家助阵,仍有10%的大树死于移植,至于风烛残年的古树死亡率更高。
尽管国家禁止百岁以上古树迁移,但在政府追求快速绿化,房产商以树抬高房价的利益驱动下,大树的价格一路飚升。一株五六十岁的樟木,从江西送到江南,出价2000元,中间商倒手后至少2万元。至于百年桂花,进价最多五六万元,但终端价格少则10万、高则30万!
国外引进的树木花草,总比自家地里长的美。进口洋花洋树,同样很时髦。其实,我们花了大把外汇买来的“洋风景”,很多是“出口转内销”!南京前几年引进的茵芋,原产中国,外国人从中国挖走时,一棵几毛钱,等我们再去买,几十块钱一盆!至于月季、杜鹃、牡丹,包括时下流行的黄色花,更是如此。全球有200多个黄茶花野生品种,九成原生中国,广西农民把黄茶花当柴烧,而英国带回去“驯化”成材,反过来赚中国人的钱。黄杜鹃紫金山就有,南京农民只记得,羊吃了这种草会醉的,而日本人是如获至宝……论木本资源,中国有5000多种,排全球第三,而整个欧洲只有100多种。欧洲人大量拿来中国品种,培育后返销中国。每个城市在引进洋树洋花时,要睁大眼睛,别买回一堆“留学生”!
当然,引进不引进要辩证地看。适应本地气候的可适度引进,不适应的千万别花冤枉钱。比如,棕榈类的加拿利海枣,虽耐寒耐旱,但放到江北城市,就难以存活。
乡土树种太“土”,只能给“外来户”当配角。回归乡土,起用大量本地树草绿化城市,在习惯引进的欧美国家已成潮流。让乡土树种挑大梁,原因很简单:这些树种,在本地生活了千万年,历经无数次的气候变化、自然灾害,能活下来,是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结果,因此肯定比“外来移民”更有生命力!
江苏乡土树种多达700种左右,能够派上用场的约有200多种。不少乡土树,如槐树、榉树、重阳木等,值得在全省推广。有些乡土树,还能起到大作用。如紫金山上的苦槠、青冈栎、石栎等常绿树种,完全可以进入大江南北的城市,为冬天添绿。耐人寻味的是,江苏“土”树走红国外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我们的城市难登大雅之堂的槐树,栽遍了法国巴黎的一条大街。南京椴也成了美洲最重要的行道树之一。而宝华山、栖霞山以及连云港云台山的流苏树,进入欧美庭院。
汤庚国指出,科学的城市绿化,有四条规则需要遵循:第一,以乡土树种为主。第二,适地适树。各地气候、土壤条件千差万别,必须因地制宜。徐州、淮安等苏北地区,土壤碱性高,适合种桑树、白蜡树、杨树等抗碱树种;盐城、连云港沿海风大,适宜种刺槐、苦楝等抗风树;而南京紫金山土壤透气性、透水性差,适合种栎树。第三,坚持多样性。城市的绿化系统至少应包括300种树,组成生物群落,相生相克,长期共存。以南京为例,整个城市可以选四五种基调树,佐以10至20种主调树。具体到街道的绿化,应由乔木、灌木、草本组成。栽一棵乔木,搭配6株灌木,20株草本最合适。第四,顺应自然,不要强求“四季有绿”。就江苏气候而言,适宜冬季生长的本土常绿树种不多,最多的苏州不过100多种,南京仅50种左右,到徐州基本没有。
顾新东 孙巡 陈步伟 新华日报 2004年0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