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成立











11月3日上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成立大会在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国林科院分党组书记叶智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副院长储富祥主持。
根据中央编委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批复,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在国家林草局党组和中国林科院分党组领导下,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修复和综合治理等研究工作。一是组织开展不同类型荒漠化治理、恢复与重建的机理、技术与模式、荒漠化地区资源开发利用产业技术研究,开展国内外与荒漠化防治相关的社会、环境、经济等政策走向和发展趋势研究。二是组织开展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研究,开展湿地资源与生态功能、生态文化利用管理研究和平台开发,湿地景观设计与规划管理研究。三是组织开展耐盐碱林草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利用、盐碱地生态保护修复研究,创建和推进盐碱地领域的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建设。四是组织开展草原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管理、退化草原恢复、草原监测与评价、草原资源发掘与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研究。五是参与《湿地公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等国际合作,为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提供全面技术支撑。
叶智在讲话中指出,中国林科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的成立是贯彻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思想的战略布局和重要行动,对完善中国林科院的科研布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这一重要时刻必将载入中国林科院以及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的发展史。
叶智强调,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的领导班子及全体职工要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展现新气象,取得新作为。一是要找准定位,努力做到实至名归。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要深刻领会国家林草局党组、中国林科院分党组关于成立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的目的意义和历史责任,认真研究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未来的学科发展方向、学科布局和团队建设等问题,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尤其是要尽快研究成立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的学术委员会,为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的长远健康发展打好坚实基础。二是要探索规律,形成顺畅高效的管理机制。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探索建立统一管理和分级负责的运行机制,既要充分放权,又要在服务中加强管理,形成团结统一、运行高效的管理机制。三是要团结一心,营造和谐稳定的内部氛围。要充分尊重原新技术所、湿地所、荒漠化所、盐碱地中心、草原研究中心等单位的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发展,求同存异,鼓励资深人士、关键岗位的人员在维护团结中的“压舱石”作用,营造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自己的核心文化理念和价值认同。四是要抓住机遇,在新时代有新作为。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要在科技项目争取方面,充分把握“十四五”规划开局这一关键节点,为单位的改革发展争取更多资源;在科学研究的布局上要实现既有分又有合,统分结合、以统为主的系统化结构,力争取得更大作为。
中国林科院人事处处长郄光发宣读了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干部及相关单位转隶人员的任职文件。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所长孙佳哲,副所长卢琦、张华新、杨洪国作表态发言。
会后,举行了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揭牌仪式。
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党委书记周泽峰、京区党委副书记白建华以及其他相关领导及专家参加会议。(宋平/院 刘天阳/人事处 罗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
宋平 刘天阳 罗红 中国林科院院办 人事处 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 2021-11-08

关键词 生态保护  生态修复  生态  生态文明  荒漠化  湿地  生物多样性  生态文化  耐盐碱林草植物  种质资源  盐碱地治理  草原  图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