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大河强音”生态篇:浑水变清波 景美人安乐



三门峡黄河生态廊道外的大河宽阔 人民网 陈泰安摄


治理前的雷坛河,污水经断裂的排污管道直接排入河中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委宣传部供图


治理后的雷坛河,岸边绿树成荫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委宣传部供图


如今的老牛湾水是绿的,两岸也绿意盎然 人民网 王慧摄


若尔盖通过高山柳沙障对沙化地块进行治理,目前初见成效 人民网 郭莹摄


如诗如画的花湖湿地 如科供图


“草原精灵”黑颈鹤 如科供图


今年刚出生的黑颈鹤稚鸟 如科供图


济南黄河湿地的东方白鹳 肖东庆供图


济南黄河湿地景 肖东庆供图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白鹭飞翔 孙劲松摄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周年特别报道(上)
  河南三门峡,紧临黄河新修成的沿河步道,一侧绿草如茵,一侧尽览黄河盛景,行人漫步其上,心旷神怡。
  “现在一有空就约着朋友来玩,坐在河边吹着小风聊着天,孩子们在旁边追逐嬉戏,感觉心情特别舒畅。”三门峡市民贺红梅笑容满面地说,“这条生态廊道就是我们的幸福大道。”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流经9个省区,全长5464公里,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这条浩荡雄浑的中华母亲河,从巴颜喀拉山支脉呈“几字形”蜿蜒而来,自西向东,一路长风高浪飞洒。全国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在这片流域生息繁衍。
  201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作出了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一年来,沿黄9省区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黄河水流淌过的地方,环境越来越美,百姓生活越来越好,母亲河造福人民的幸福乐章越发响亮。
  污水河变身景观河,居民不搬家了
  甘肃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九曲黄河流经这里,分出多条一级支流,其中一条便是雷坛河。这条本该哺育一方儿女的河流,却因河水黑臭问题一度令沿线居民饱受困扰。
  “我16岁就随父母来到兰州,那时这里就是一条臭水河,污水不经过处理就直排到雷坛河中。一到夏天,河边蚊子非常多,就算天气再热我们也不敢开窗通风。”回忆起雷坛河整治前的情景,兰州市民王女士不无感慨地说,当时糟糕的环境一度让她动了搬家的念头。
  2019年3月起,兰州七里河区启动对雷坛河的全线整治;今年6月30日,长达26.32公里的雷坛河黑臭水体治理主管线路全部铺设完工,居民生活污水正式接入主管,雷坛河终于不再黑臭。王女士说,“污水全部被收集,家门口的山上绿树成荫。污水河成了景观河,我们一家人决定不搬了。”
  一路向东,距离兰州700公里的陕西延安,延长县七里村街道寺家河口村的村民也见证了一场臭水沟的华丽变身。
  顺着寺家口村的沟道一路前行,随处可见白铁皮包裹的粗管道,当地干部告诉记者,这是污水收集管道。村民只要将生活污水倒入自家门口的收集口,污水就顺着管道输送至延河箱涵,再由箱涵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
  “以前这里的面貌,只能用脏乱差来形容。生活污水顺着沟道直接倒下去,一到夏天就恶臭熏天。”72岁的村民房勇搬来这里已经51年了,看到近两年延河治理带来的变化,他赞不绝口。“现在,家家户户都安装了污水排放管道,臭水沟不见了,河水变清了,日子也变好了。”
  延长县河长办公室副主任段军辉说,“目前污水收集率已经达到90%以上,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由劣质五类水达到一级A类排放标准。保证污水不入延河不入黄河,河岸三季有花。”
  近年来,宁夏银川通过严格落实“河长制”,减少了入黄污染物排放量,全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20年,河南首次使用无人机对省内700余公里黄河干流进行沿线排查,《山西省黄河(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坚方案》出台……这些措施和成果,正是沿黄省份下大气力联手推进黄河污染治理的缩影。
  固沙定土,黄河水变清了
  位于晋蒙交界处的老牛湾,南依山西偏关县,北望内蒙古清水河县,西邻准格尔旗。登高俯瞰,奔腾向前的河水在这里绕着准格尔大峡谷迂回徘徊,连续拐了两个相反方向的大转弯。
  多年来,准格尔旗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集中连片治理水土流失,培育森林植被,从源头涵养水土。截至2019年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累计保存面积4465.6平方公里,建设淤地坝800多座,完成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65座,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60%,入黄泥沙大幅度减少。
  作为当地曾经出了名的贫困村,老牛湾如今拦住了泥沙,水清了,山头绿了,老百姓的生活也跟着好起来了。老牛湾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的史跃中告诉记者,“黄河变绿以后,风景美不胜收,村民办起了农家乐,老牛湾村也成了清水河县最富有的村庄。”
  在四川若尔盖县辖曼镇西仓村治沙点,昔日荒坡已生发出层层青绿,远远看过去,山坡被高山柳沙障编成的网围栏牢牢“锁”住,留下大小均匀的网痕。
  “高山柳韧性好,不仅可以有效对流沙起到固定作用,其自身还能在沙地中自如生发……”若尔盖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高级工程师蒙嘉文站在治沙点附近的边坡,一边低头仔细查看高山柳沙障的长势,一边向记者介绍选择高山柳固沙的原因。
  蒙嘉文说,“目前,若尔盖沙害已经实现了可控可治理,大部分流动沙地已转变为固定沙地。管理方式也由过去的人工巡视转变为无人机、大数据平台、监控平台的综合利用。”
  今年以来,“黄河水变清了”的感叹不时见诸报端,壶口瀑布的浊浪变清流,往年翻沙的河水如今渐渐澄澈。黄河水不“黄”了,入河泥沙变少了,正是沿岸水土保持治理有了大成效的印证。
  漫天黄沙消失,湿地动植物回来了
  8月,若尔盖迎来旅游旺季,五色的格桑花在绿茵中随意散布,漫山遍野的牛羊在悠闲地食草。游客的纷至沓来,让湿地的藏族管护员如科变得更加忙碌,要确保区域内野生动物安全栖息,还要不断向往来游客进行文明劝导。
  身材瘦削、皮肤黝黑的如科今年53岁,已经在若尔盖花湖景区工作12年,见证了湿地生态修复重塑的全过程。自2016年启动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政策以来,若尔盖已累计投入9000万元,以一次性补助还湿、季节性限牧还湿、禁止性退牧还湿、草畜平衡试点等方式,探索湿地生态系统最佳的保护模式。
  在如科的手机里,保存着几百张湿地野生鸟类的照片,既有花湖的明星动物黑颈鹤,也有今年才在湿地发现的东方白鹳。这些鸟类是否安全生活,湿地是否又有新物种出现,都会被如科记录下来,上传到湿地管护员管理平台上,供研究人员研究分析。
  “这边有两只,你看那边,还有几只!”采访中,如科指着远方让记者看,一对黑颈鹤正带着稚鸟学习飞翔。如科说,黑颈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惯常在草海湿地繁衍生息,黑颈鹤的数量,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地生态环境优良程度。这对黑颈鹤就是今年三月飞回来的,小鹤也是在湖边出生。
  沿黄而下,在入海口所在的山东,我们遇到了生态摄影爱好者肖东庆。老肖退休前是济南黄河河务局的工作人员,常年的工作让他对黄河有着特殊的感情。
  “近年来,沿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黄河河滩内湿地星罗棋布,水流清冽,成为水生植物和鸟类的天堂。”说起当地生态环境的变化,肖东庆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曾经的黄河济南段黄沙漫天,如今每天都可以看到成群的鸟儿在湿地深处展翅飞翔、悠然觅食。老肖说,有时还能拍到“鸟中熊猫”——震旦鸦雀。
  记者了解到,为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今年春季济南河务局共植树16.8万株,实施完成了济南黄河堤防绿化提升工程,新植白皮松、雪松、白蜡等8万株,消除了淤背区空白段22.33公里。目前,黄河堤防已建设成为集“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廊道。进入秋冬时节,景区万米堤防一侧的1100多亩银杏树就披上了金色的衣裳。肖东庆说,“远远望去,满眼尽是‘黄金甲’。”
  黄河源头,三江源核心区的龙羊峡库区南岸,造林数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如今已有漫山遍野的丛林。
  甘肃兰州,废弃的兰铁水泵站升级改造成观景台,绿树成荫,行人如织,成了市民亲水、观河、纳凉的好去处。
  黄河入海口,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逐年改善,鸟类由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368种,如今成了亚洲最大卷羽鹈鹕迁徙停歇地。
  ……
  从西往东,顺流而下,生态好景色连绵不绝。黄河人不懈治水固沙培绿,淘清了河水守住了青山。这首9地联弹的生态协奏曲,谱出大河绿色发展的时代强音。(唐嘉艺 于新怡 赵芳 王慧 宋翠 王佩 尚明桢 郭莹 张伟 邹星 李永强 王文嘉 梁宏鑫)
人民网 2020-09-17

关键词 生态  生物多样性  鸟类保护  水土保持  湿地  图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