拄着木棍,听着脚踩树叶的沙沙声,穿梭于贵阳市长坡岭林场茂密的树林里,贵阳市林草资源监测中心主任颜伟仔细查看各个生态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
面庞黝黑,头发花白,今年52岁的颜伟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脚步依然轻松。“干自己喜欢的事,再辛苦也是快乐的。”颜伟说,他的父亲曾是毕节市赫章县一座林场的老职工,打小耳濡目染,他对林业产生了浓厚兴趣。
1991年,颜伟被分配到贵阳市郊区的顺海林场工作。“搞森林资源调查拼的是体力和耐力,许多地方车辆开不进去,只能靠两条腿来开路。”他说。
一个罗盘仪、一把塔尺和一柄角规,再背上一包干粮,此后的8年里,颜伟几乎是泡在林子里度过的,林场里有哪些树种、分布在什么位置、生长情况如何,他心里都有一本明账。
当时,除了调查森林资源,守山护林也是颜伟的重要职责。一次巡山时,颜伟和同事发现了一伙盗伐人。劝阻盗伐中,颜伟被锯子划伤了手掌,他忍着剧痛,硬是将盗伐团伙押送到了森林公安局。
离开顺海林场后,颜伟调到贵阳市林业局工作,他的主要任务依然是森林资源调查。颜伟说,随着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这项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凭当初的“老三件”已难以应付,他必须学着主动适应时代形势,以更好地守护贵阳这座森林城市。
后来,他组织起了技术团队,将林业数据进行数字化,并牵头搭建了贵阳市智慧林业云平台。2019年,颜伟还牵头与贵州大学合作,在长坡岭林场建立起了城市森林生态定位研究实验室,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进行评估。
“现在开展工作的确比以前智能得多,卫星、无人机和自动监测设备获取数据又快又准。”颜伟说。(人民日报者 程焕 陈隽逸)
人民日报 202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