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lyqk009066
中文标题
广西石漠化区翅荚木林下间种牧草试验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南宁 530002
期刊名称
林业科技通讯
年份
2020
卷号
0
期号
8
栏目名称
技术研究
中文摘要
为探索适宜在石漠化区翅荚木(Zenia insignis Chun)林下种植的优良牧草,对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柱花草(Stylosanthes humilis H.B.K.)、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 DC.)在林下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3种牧草的产量差异极显著,其中象草产量最高,首次采割的产量达701 kg/667 m2,其次是山毛豆,产量达450 kg/667 m2,而柱花草的产量最低,仅为178 kg/667 m2。间种3种牧草与不间种之间的翅荚木胸径、树高生长量差异不显著,间种对翅荚木生长无显著影响。综合比较认为,象草和山毛豆适宜在石漠化区的翅荚木林下推广种植。
关键词
翅荚木
Zenia insignis Chun
牧草
林下间种
石漠化
基金项目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2013TG10),广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gl2020kt13)。
起始页码
77
截止页码
79
作者简介
侯远瑞(1965-),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岩溶石漠化植被恢复研究。E-mail:yrhou8581@163.com
通讯作者介绍
钟瑜(1975-),本科,高级工程师,从事森林培育及森林生态研究。
分类号
S792.99
DOI
10.13456/j.cnki.lykt.2020.05.22.0004
参考文献
[1] 柳新红, 何小勇, 袁德义.中国翅荚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9:1-6.
[2] 何小勇, 赵思东, 柳新红, 等.翅荚木的天然分布与引种栽培[J].浙江林业科技, 2006, 26(5):61-65.
[3] 侯伦灯, 李玉蕾, 李平宇, 等.任豆树综合利用研究[J].林业科学, 2001, 37(3):139-143.
[4] 陈金艳, 侯远瑞, 黄小荣.翅荚木不同基质及切根育苗试验[J].林业科技通讯, 2018(12):25-27.
[5] 侯远瑞, 凌福诚, 杨秀昕, 等.广西岩溶地区5种用材树种生长差异[J].广西林业科学, 2017, 46(3):299-302.
[6] 覃志刚, 邱进贤.翅荚木引种栽培的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 1992, 13(1):59-63.
[7] 何义发, 严昌荣, 王柏泉.珍稀树种-翅荚木在恩施山地引种试验初报[J].湖北林业科技, 1996, 95(1):24-26.
[8] 陈亮明, 陈永密, 张巧琴.翅荚木引种栽培耐寒力的调查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 1997(3):37-38.
[9] 曾广腾, 龚期绳, 吴茂隆, 等.翅荚木引种育苗试验及苗木生长规律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 2004(2):6-7.
[10] 童方平, 吴际友, 龙应忠, 等.珍稀速生树种翅荚木栽培技术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 2005, 32(4):13-15.
[11] 柳新红, 葛永金, 王军峰, 等.翅荚木种源苗期性状地理变异及早期选择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7, 29(1):61-65.
[12] 李翔宏, 戴征煌, 甘兴华, 等.不同牧草品种在林间种植生产表现研究[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17(3):21-25.
[13] 陈健波, 郭东强, 张磊, 等.桉树林内间种山毛豆试验初期生长效应[J].广西林业科学, 2019, 48(2):157-160.
[14] 蔡小艳, 邓素媛, 赖志强, 等.山毛豆在岩溶区石漠化治理中的作用[J].广东农业科学, 2016, 43(11):78-85.
[15] 贺军军, 姚艳丽, 程儒雄, 等.幼龄橡胶树行间覆盖绿肥效益分析[J].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7(6):155-162.
[16] 王郝为, 王启业, 吴端钦.刈割高度对象草营养成分及饲用价值的影响分析[J].中国饲料, 2018(3):73-75.
[17] 谢金玉, 陈兴乾, 唐积超, 等.不同品种的柱花草在广西的生产表现[J].广西畜牧兽医, 2018, 34(2):62-64.
[18] 庄道源, 黎学培, 黎金瓦.胶园套种山毛豆和柱花草技术推广[J].热带农业科学, 2011, 31(10):1-4.
[19] 蔡小艳, 赖志强, 易显凤, 等.山毛豆对新西兰肉兔的饲用价值[J].饲料工业, 2011, 32(1):51-54.
[20] 蔡小艳, 赖志强, 石德顺, 等.山毛豆草粉颗粒料对肉兔的饲用价值评定[J].草地学报, 2013, 21(4):798-804.
PDF全文
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