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科信所期刊全文

武汉市综合公园植物景观评价



编号 lyqk010231

中文标题 武汉市综合公园植物景观评价

作者 王一鸣  李松  蒋婧怡  张怡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武汉 430070

期刊名称 中国城市林业 

年份 2023 

卷号 21

期号 2

栏目名称 研究论文 

中文摘要 以武汉市13个典型的综合公园、54个景观单元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典型样地法,依据植物四特质理论,选取植物的生命价值、美学价值、空间价值、文化价值构建4个准则和15个评价因子的评价体系进行植物景观评价。结果表明:13个综合公园均达到Ⅱ级以上评价等级;54个景观单元中,达到Ⅰ级评价等级的景观单元29个,Ⅱ级23个,Ⅲ级2个,Ⅳ级0个。基于评价结果,从植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不同类型景观单元的植物四特质,以及地域性的公园植物景观4个方面提出植物景观优化策略,以期为后续的植物景观评价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综合公园  植物景观  植物群落  评价体系  层次分析法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2662019FW005)

英文标题 Plantscape Assessment of Comprehensive Parks in Wuhan

作者英文名 Wang Yiming, Li Song, Jiang Jingyi, Zhang Yi

单位英文名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 Forestry,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China

英文摘要 In view of the necessity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optimizing the layout of low-carbon units in green park spaces,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method for increasing the quality of low-carbon park green spaces is proposed. High-carbon-sequestration plant community is designed and applied in Baimahe Park in Xi'an in combined with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the process of low-carbon park landscape design and the division of green space units. Based on tree species selection, diameter class structure, hierarchy structure and canopy density, 5 design models of high carbon sequestration plant community are put forward, including deciduous trees, speciality tree species, tree array square, densely planted green belt and tree-lined walkwa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ay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ow-carbon park green space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division of park carbon sink unit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lantscape's carbon sequestration efficiency.

英文关键词 comprehensive park;plantscape;plant community;assessment system;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起始页码 139

截止页码 144

投稿时间 2021/4/22

作者简介 王一鸣(1997-),男,硕士生,研究方向为绿色风景园林工程营建技术。E-mail:875733315@qq.com

通讯作者介绍 李松(1977-),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绿色风景园林工程营建技术。E-mail:lisong@mail.hzau.edu.cn

E-mail lisong@mail.hzau.edu.cn

DOI 10.12169/zgcsly.2021.04.22.0001

参考文献 [1] 鲍淳松,楼建华,曾新宇,等.杭州城市园林绿化对小气候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1,46(4):63-66.
[2] 赵晓龙,卞晴,赵冬琪,等.寒地城市公园春季休闲体力活动强度与植被群落微气候调节效应适应性研究[J].中国园林,2018,34(2):42-48.
[3] 曾凤,李许文,胡晓敏,等.广州白云山典型景区园林植物群落景观评价[J].中国园林,2014,30(8):97-101.
[4] 高翅.植物认知与植景设计[J].风景园林,2012(5):50-51.
[5] 胡露瑶,郑文俊.《园冶》植景设计理法探析[J].中国园林,2018,34(12):122-125.
[6] 颜玉娟,陈星可,李永芳,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湖南阳明山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规划研究[J].中国园林,2018,34(1):102-107.
[7] 康秀琴.基于AHP法的桂林市8个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评价[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8,33(6):273-278.
[8] 丁释丰,冯志坚.广州市新港东路中央绿化带植物景观质量评价与分析[J].广东园林,2019,41(1):73-77.
[9] 张泽栋.清华大学校园景观的活化石:红区景观评估[J].设计,2018(23):58-60.
[10] 苏为华.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0.
[11] 蔡秋阳,杨紫薇,王瑶瑶,等.植物感知影响因子及价值认知研究[J].中国园林,2019,35(5):112-116.
[12] 蔡秋阳,祁磊,高翅,等.武汉市张公堤绿道植景评价研究[J].中国园林,2017,33(8):73-76.
[13] 龙良文.武汉年鉴2019(总第35卷)[M].武汉:武汉年鉴社,2019.
[14] 王莲芬,等.层次分析法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15] 冷平生.园林生态学第2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16] 芦建国,李舒仪.公园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3(6):139-142.
[17] 王旭东.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优化调控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6.
[18] 陈小燕,郑宇,魏昱君,等.色彩对城市山地型公园春冬季植物景观视觉质量的影响[J].中国城市林业,2020,18(1):60-65.
[19] 张忠义,庄越.试论我国城市应急软能力提升路径:基于2016年武汉洪涝灾害的理性思考[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13(3):119-123.
[20] 黎小龙.雨洪管理目标下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研究:以武汉市为例[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
[21] 李文佩,戴菲,陈明.武汉近代自建城市公园发展比较研究:以首义公园与中山公园为例[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20年会论文集(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
[22] 张鸿韬.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园中的表达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

PDF全文 浏览全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