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科信所期刊全文

面向生活圈人本需求的城市公园边界空间优化



编号 lyqk008670

中文标题 面向生活圈人本需求的城市公园边界空间优化

作者 金云峰  陈丽花  陶楠  邹可人 

作者单位 1.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海 2009;
2. 井冈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江西吉安 343009

期刊名称 中国城市林业 

年份 2020 

卷号 18

期号 6

栏目名称 研究论文 

中文摘要 城市公园是居民游憩和休闲的重要场所,公园边界具有衔接和协调主体空间与周围环境的作用。文章基于生活圈理念,讨论城市公园边界演变价值和空间要素,分析城市公园边界的构建层次和空间类型,提出城市公园边界的空间优化策略,即构建渗透的边界、溶解的边界和串联的边界,旨在更好地发掘城市公园边界空间特征,以此探讨公园边界如何发挥协调城市公园与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关联性的作用。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设计  城市公园  日常生活  景观有机更新  生活圈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78480)

英文标题 Urban Park Boundary Space Optimization Strategy for Human Needs in Life Circle

作者英文名 Jin Yunfeng, Chen Lihua, Tao Nan, Zou Keren

单位英文名 1.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92, China;
2.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Ji'an 343009, Jiangxi, China

英文摘要 The urban construction is now shifting its focus from from development speed to construction quality. High-quality urban park is an important well-being for people to enjoy a better life in the new era. Urban park is an important place for residents to have recreations and leisure, and its boundary has the function of connecting and coordinating the dominant space and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Under the concept of life circ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volution value and spatial elements of the urban park boundary, analyzes the hierarchic levels and spatial types of the boundary area,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to optimize the boundary space of urban parks, i.e., the permeable boundary, the dissolved boundary and the connected boundary. The study is aimed to better explore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oundary space of urban parks, and to discuss how to play the role of park boundary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park and urban public open space.

英文关键词 Landscape Architecture;Landscape Design;Urban Parks;Daily Life;Organic Renewal of Landscape;Living Circle

起始页码 21

截止页码 25

投稿时间 2019/12/21

作者简介 金云峰(1961-),男,副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法与技术、景观更新与公共空间、绿地系统与公园城市、自然保护地与文化旅游规划、中外园林与现代景观。E-mail:jinyf79@163.com

通讯作者介绍 邹可人(1997-),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法与技术。E-mail:384349219@qq.com

E-mail 384349219@qq.com

DOI 10.12169/zgcsly.2019.12.21.0001

参考文献 [1] 金云峰,卢喆,吴钰宾.休闲游憩导向下社区公共开放空间营造策略研究[J].广东园林,2019,41(2):59-63.
[2] 苏薇.开放式城市公园边界空间设计研究初探[D].重庆:重庆大学,2007.
[3] 张杰,吕杰.从大尺度城市设计到日常生活空间[J].城市规划,2003(9):40-45.
[4] 赵璐.城市中心区公园边界空间设计研究:以株洲神农城为例[D].长沙:中南大学,2011.
[5] 贾子超.北京市公园绿地边界空间调查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6] 章心怡.城市公园景观边界的活力效应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
[7] 陈希萌,金云峰,周晓霞.城市公园设计策略:上海桃浦中央公园弹性空间与边界研究[J].住宅科技,2016,36(7):1-6.
[8] 金云峰,高一凡,沈洁.绿地系统规划精细化调控:居民日常游憩型绿地布局研究[J].中国园林,2018,34(2):112-115.
[9] 杜伊,金云峰.社区生活圈的公共开放空间绩效研究: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8(5):101-108.
[10] 杜伊,金云峰.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规划编制[J].住宅科技,2017,37(2):8-14.
[11] 周聪惠,金云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等级控制体系框架建构研究[J].中国城市林业,2014,11(3):30-32.
[12] 金云峰,简圣贤.泪珠公园不一样的城市住区景观[J].风景园林,2011(5):30-35.
[13] 柯嘉,金云峰.适宜老年人需求的城市社区公园规划设计研究:以上海为例[J].广东园林,2017,39(5):62-66.
[14] 余灵灵.哈贝马斯传[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15] 吴宁.日常生活的批判:列斐伏尔哲学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6] 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7] 袁野.城市住区的边界问题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0.
[18] 周聪惠,金云峰.精细化理念下的城市绿地复合型分类框架建构与规划应用[J].城市发展研究,2014,21(11):118-124.
[19] 周聪惠,金云峰.城市绿地系统中线状要素的规划控制途径研究[J].规划师,2014,30(5):96-102.
[20] 王开泳.城市生活空间研究述评[J].地理科学进展,2011,30(6):691-698.
[21] 马振华.日常生活视野下的都市空间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22] 马唯为,金云峰.城市休闲空间发展理念下公园绿地设计方法研究[J].中国城市林业,2016(1):70-73.
[23] 上海市规划与土地管理局.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试行)[R].上海:上海市规划与土地管理局,2016.
[24] 金云峰,杜伊.绿色基础设施雨洪管理的景观学途径:以绿道规划与设计为例[J].住宅科技,2015,35(8):4-8.
[25] 金云峰,周艳,周晓霞.基于国土空间总规专项详规传导的市县级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编制研究[J].园林,2020(7):20-25.
[26] 金云峰,李涛,周聪惠,等.国标《城市绿地规划标准》实施背景下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内容及方法解读[J].风景园林,2020,27(10):80-84.

PDF全文 浏览全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