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科信所期刊全文

国内自然保护区发展新途径之自然教育研究



编号 lyqk010215

中文标题 国内自然保护区发展新途径之自然教育研究

作者 李明霞  李亚丽  徐晓霞  陈红锋 

作者单位 1.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园林园艺学院 广州 510225;
2.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广州 510650;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期刊名称 中国城市林业 

年份 2023 

卷号 21

期号 2

栏目名称 专题:自然教育 

中文摘要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自然教育作为人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理解自然的有效方式,是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的新手段,也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提升的新方向和林业发展的新业态。文章以国内保护区自然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综述、归纳推理等方法,梳理自然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和国内保护区自然教育的研究进展,探讨保护区如何利用自然教育转变发展方式,以期为今后保护区开展自然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自然教育  新途径 

基金项目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2020B1111530004)

英文标题 Nature Education Research: A New Way for Nature Reserve Development in China

作者英文名 Li Mingxia, Li Yali, Xu Xiaoxia, Chen Hongfeng

单位英文名 1.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 510225, China;
2.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650, China;
3.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英文摘要 The science-based and coordinated layout of the open spaces in and out urban development area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or China to implement the new system of territory spatial planning. Poltland Metropolitan area is the global example, which is the earliest city to define the urban growth border, which has implications for the current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open spaces in China. This paper reviews the open space development and its planning process in the Portland Metropolitan area, summarizes the impact of planning related regula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open space in the metropolitan area, and concludes the planning hierarchy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e open spaces. Based on the analyses, the implications on China's open space planning are proposed.

英文关键词 nature reserve;nature education;new way

起始页码 17

截止页码 21,34

投稿时间 2023/2/27

作者简介 李明霞(1999-),女,硕士生,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自然教育。E-mail:limingxia123@scbg.ac.cn

通讯作者介绍 陈红锋(1974-),男,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E-mail:h.f.chen@scbg.ac.cn

E-mail h.f.chen@scbg.ac.cn

DOI 10.12169/zgcsly.2023.02.27.0005

参考文献 [1] 陈南,吴婉滢,汤红梅.中国自然教育发展历程之追索[J].世界环境,2018(5):72-73.
[2] 刘敬奇.浅析生态文明视角下的自然教育[J].环境教育,2019(7):28-32.
[3] 徐艳芳,孙琪,刘丽媛,等.自然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J].安徽林业科技,2020,46(6):37-40.
[4] 林峰.开展自然教育,提高环境教育水平[J].环境教育,2019(7):33-35.
[5] 黄婷.自然保护区森林康养服务发展潜力及实现路径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21,41(6):658-664.
[6] 罗伟,章蜜,冯艳,等.江西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自然教育SWOT分析[J].湖北林业科技,2022,51(4):78-80,83.
[7] 贺昭和,秦卫华,王智,等.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生态环境,2007,16(1):253-256.
[8] 邵凡,唐晓岚.国内外自然教育研究进展[J].广东园林,2021,43(3):8-14.
[9] 童欣.中国环境教育的演变:历程与机理[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2,47(4):185-189.
[10] 赵张弛.我国环境教育及其立法研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3):214-216.
[11] 喻立森.卢梭关于自然教育的理论及其影响[J].黄石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3):92-100.
[12] 张亚琼,黄燕,曹盼,等.中国自然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21,46(4):158-162.
[13] 金玉婷,祝真旭.国家自然学校能力建设项目:自然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世界环境,2016(3):62-63.
[14] 赵兴凯.我国自然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J].绿色科技,2021,23(9):208-211.
[15] 李鑫,虞依娜.国内外自然教育实践研究[J].林业经济,2017,39(11):12-18,23.
[16] 冯科,谢汉宾.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开展自然教育的SWOT分析[J].林业建设,2018(1):27-30.
[17] 吕来新,孙美欧,汪永涛,等.凉水自然保护区开展自然教育SWOT分析[J].林业科技通讯,2022(10):57-61.
[18] 姚晨心,陈凯伦,马晓燕,等.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分析与规划[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2,8(2):1-8.
[19] 张翠霞.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实践路径探析[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22,45(2):53-56,52.
[20] 刘俊,邹晓艳,谭迎春,等.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公益性自然教育必要性调查[J].陕西林业科技,2021,49(1):106-108.
[21] 蔡家奇,温华军,李鹏飞,等.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体系推进案例分析:以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案例为例[J].绿色科技,2021,23(7):276-278.
[22] 邵飞,梁江涛,刘金龙,等.山东省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评价与路径构建[J].山东林业科技,2022,52(4):110-112,134.
[23] 陈晓晴,张明如,王悦,等.自然教育语境下野生木本观果植物评价研究:以天目山和清凉峰自然保护区为例[J].自然保护地,2021,1(3):54-62.
[24] 王紫晔,石玲.关于国内自然教育研究述评:基于Bibexcel计量软件的统计分析[J].林业经济,2020,42(12):83-92.
[25] 贺小群.重复指定下五大连池风景区经营管理体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26] 李博.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优化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20.
[27] 唐永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设计[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28]陈思思.自然保护区综合评价[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
[29]姜力,张占庆,姚明远,等.基于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的现状及建议[J].吉林林业科技,2021,50(3):39-42.
[30]刘钰莹,翁殊斐,冼丽铧,等.广州市儿童公园自然教育内容与形式初探[J].中国城市林业,2019,17(2):38-42.
[31]王丹,赵敏燕,唐甜甜,等.自然教育机构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运用[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5(6):101-106.
[32]彭蕾,尹豪.自然教育课程体系及场地设施需求[J].中国城市林业,2021,19(2):110-114.
[33]梦梦,刘鑫,赵英男,等.自然保护地环境教育实践与研究现状[J].世界林业研究,2020,33(2):31-36.
[34]于爱水.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研究进展[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4):68-71.
[35]何海燕,李芯锐,冯杰.大熊猫国家公园社区为主导的自然教育发展模式研究:以平武县关坝村为例[J].绿色科技,2022,24(3):257-260.
[36]孟耀,陈昉,李鑫,等.丹霞山科普教育社会化参与的探索与实践[J].自然保护地,2021,1(4):65-71.

PDF全文 浏览全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