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科信所期刊全文

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性研究综述



编号 lyqk002874

中文标题 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性研究综述

作者 于江龙  支玲  杨建荣 

作者单位 西南林学院 昆明 650224;西南林学院 昆明 650224;准格尔旗林业局 内蒙古准格尔旗 010300

期刊名称 世界林业研究 

年份 2009 

卷号 22

期号 2

栏目编号 1

栏目名称 专题论述 

中文摘要 在分析国内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性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性研究的现状;通过对研究现状的把握,指出了今后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性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可持续性  研究综述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部退耕还林工程后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建设(70573110)

英文标题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Project of Conversing Cropland to Forestland

作者英文名 Yu Jianglong,Zhi Ling and Yang Jianrong

单位英文名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 650224,China;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 650224,China;Forestry Bureau of Zhungeer Banner,Zhungeer 010300,Inner Mongolia,China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omestic literature of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Project of Conversing Cropland to Forestland and introduces its research status,then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to the relevant research.

英文关键词 the Project of Conversing Cropland to Forestland;the sustainability;literature review

起始页码 17

截止页码 21

投稿时间 2008/8/16

分类号 F326.2

参考文献 [1] 杨新华.对我国退耕还林的可持续性思考[J].林业经济问题,2003,23(4):214-217.
[2] 高岚,刘丽萍.贵州省退耕还林地经济收益预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增2).
[3] 杨小军,陈坷,徐晋涛,等.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可持续性的实证分析以陕西省为例[J].前沿论坛,2006(5):36-41.
[4] 陈珂,杨小军,徐晋涛.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可持续分析及后续政策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07,27(2):102-106.
[5] 薛占海.吴起县退耕还林可持续性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21(4):1-4.
[6] 刘海云,李志远.从退耕还林政策与土地征用政策之比较论退耕还林政策的可持续性[J].三农问题研究,2007(7):27-29.
[7] 周武江.遵义县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20(5):60-61.
[8] 彭泽军,赵学文.香格里拉区域森林和草场资源的可持续性分析[J].学术探索,2007(1):30-33.
[9] 左菁.对中国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的反思以退耕农利益保障为视角[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1(1):61-67.
[10] 王青龙.依法推进退耕还林之思考[J].防护林科技,2006(增1):58-61.
[11] 郭晓鸣.退耕还林工程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及其主要判断[J].决策咨询通信,2005,16(3):77-79.
[12] 颜帮全,蒲晓东.重庆三峡库区退耕还林对策思考[J].人民长江,2005,36(4):8-19.
[13] 葛文光,李录堂.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性问题探讨对陕西省吴旗县、志丹县实施退耕还林的调查与思考[J].林业经济,2006(11):33-49.
[14] 王国增,马忠华.以人为本处理好退耕还林与职工致富的关系[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6(2):62-63.
[15] 冯长红.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建设成效及可持续发展策略[J].林业经济,2006(6):61-65.
[16] 易福金,徐晋涛,志刚.退耕还林经济影响再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6(10):28-36.
[17] 李清娥.四川退耕农民增收的可持续性分析[J].农村经济,2005(12):55-57.
[18] 徐建英,陈利顶,吕一河,等.基于参与性调查的退耕还林政策可持续性评价卧龙自然保护区研究[J].生态学报,2006,26(11):3789-3795.
[19] 韩琼.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有效性及可持续性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7.
[20] 李挥,孙娟.从政府与农户的动态博弈分析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性[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6):62-65.
[21] 杨军.对退耕还林中农民选择权认识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2):99-102.
[22] 柯水发.基于进化博弈理论视角的农户群体退耕行为分析[J].林业经济,2007(2):59-62.
[23] 支玲,林德荣.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以会泽县、清镇市为例[J].林业科学,2004,40(3):2-11.
[24] 向延才,张玉兰.桑植县退耕还林工程现状及建议[J].湖南林业科技,2007,34(4):60-62.

PDF全文 浏览全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