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巴山山地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过程及物种多样性变化



编号 zgly000067908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巴山山地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过程及物种多样性变化

学科分类 220.20;森林培育学

作者 魏振荣  肖云丽  李锐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母体文献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年卷期 2010,8(2)

页码 99-104

年份 2010 

分类号 S718.54 

关键词 植被自然恢复  演替  物种多样性  退耕地  巴山 

文摘内容 巴山山地是我国南北方过渡地区, 亦是长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探讨该地区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及其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 对于指导该地区的人工植被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采用时空互代法对巴山山地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过程及其物种多样性变化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1)巴山山地退耕地植被演替依次经过1年生植被草本群落、多年生草本群落、杂灌草群落及以栓皮栎、檀子栎或栓皮栎为建群种的阔叶林群落等不同阶段, 形成地带性植物群落大致需要40~50a; 2)物种多样性会随立地环境的变化有所差异, 阴坡的各物种多样性指标明显高于阳坡, 但其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演替初期, 植被群落的物种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相对较低, 随着植被群落演替的进行, 各指标均呈波浪上升趋势; 当植被恢复25a时, 各多样性指数均达到最大, 分别为23、2.5、0.89和0.8; 到地带性植物群落阶段时, 其各物种多样性指标又略有降低并趋于稳定。该结论对于充分利用植被自然恢复进行生态改善, 并根据植被演替进程采取相应的人工管理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