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56699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水分特征——以桥子沟流域为例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年卷期
2017年04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S152.7
关键词
对比流域
质量含水量
氢氧同位素
植被
坡向
文摘内容
为研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的土壤水分特征,以天水典型对比小流域——桥子西沟(自然恢复的荒草地)和桥子东沟(人工恢复的刺槐林地)为例,基于2流域5—8月0~100 cm深度土壤质量含水量和氢氧同位素浓度,定量分析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降水和坡向对土壤水分影响。结果表明:以刺槐林地为主的流域土壤含水量低于以荒草地为主的流域(16.72%)约3.70%,对降水量的响应较弱,各土层含水量变异系数较高。土壤水分存在临界变化深度,刺槐林地为主的流域在10 cm以下含水量趋于稳定,最大蒸发深度为55 cm,荒草地为主的流域在30 cm以下含水量开始增加,最大蒸发深度为30 cm。两流域含水量均遵循阴坡>半阴坡>半阳坡,δ18O的分布不符合这一规律。以刺槐林地为主的流域含水量随坡向变化较小,而以荒草地为主的流域受坡向影响较大,坡向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受植被因子的制约。以自然恢复荒草地为主的恢复方式可以较好的增加土壤水库蓄水量,有利于流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