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温带森林不同演替阶段下的土壤CO2排放通量昼间变化



编号 zgly000156915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温带森林不同演替阶段下的土壤CO2排放通量昼间变化

作者 牛莉平  许嘉巍  靳英华  尹海霞  王嫒林  刘羽霞  张英洁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7年08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S714 

关键词 土壤CO2排放通量  环境因子  温带森林  演替  长白山 

文摘内容 采用时空替代法,在长白山北坡分别选取了红松针阔叶混交林演替序列的5个不同阶段:草地、灌木林(幼龄林)地、白桦林地、阔叶杂木林地和红松阔叶林地,进行土壤CO2排放通量昼间变化野外同步观测研究,旨在揭示温带森林不同演替阶段下的土壤呼吸CO2排放过程的差异,探究其与温度、湿度、土壤理化性质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温带森林不同演替阶段下的土壤CO2排放通量具有统一性,均为大气CO2的源,这种统一性确保了小的时段(如昼间)观测能通过换算,实现CO2排放量的估算。(2)CO2排放通量的昼间排放都呈现出明显的单峰型,峰值在13:00—15:00左右,草地和灌木林地的峰值大概在13:00左右,明显提前于白桦林地、阔叶杂木林地和红松阔叶林地(14:00—15:00左右)。红松阔叶林地的土壤呼吸有明显的滞后性特征,峰值在15:00左右,比其他几个样地明显推迟。(3)土壤CO2排放通量平均值由低到高排列依次为草地(2.760μmol m-2s-1)、灌木林地(2.854μmol m-2s-1)、白桦林地(3.048μmol m-2s-1)、阔叶杂木林地(3.696μmol m-2s-1)、红松阔叶林地(4.61μmol m-2s-1)。随着温带森林演替的正向进行,土壤CO2排放通量依次增大,次序为草地<灌木林地<白桦林地<阔叶杂木林地<红松阔叶林地。(4)环境因子中,0—5 cm土壤温度与土壤CO2排放通量相关系数最高,土壤温度监测对土壤CO2排放量的估算作用明显。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