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沙枣人工群落细根生物量和周转过程



编号 zgly000160011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沙枣人工群落细根生物量和周转过程

作者 王永吉  赵学春  来利明  朱林海  王健健  周继华  姜联合  马远见  赵春强  郑元润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管理局 

母体文献 干旱区地理 

年卷期 2014年03期

年份 2014 

分类号 Q948 

关键词 沙枣  细根周转  生物量  土壤有机碳 

文摘内容 细根是植物根系中直径<2 mm的部分,对植物群落功能的发挥和土壤碳库及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人工林是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目前对人工林的研究相对较少。沙枣人工林是西部荒漠地区重要的人工林类型,目前对于其固碳能力的研究尚属空白。利用土柱法和分解袋法,于2010年5~10月整个生长季节内,对三工河流域人工沙枣群落的细根生物量、分解与周转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枣群落的细根生物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和垂直变化,即在5~8月逐渐增加,8月达到最大值,9~10月逐渐下降。平均月细根生物量为146.24 g/m2,活细根和死细根分别占总细根生物量的73%和27%。在垂直变化上,随土壤深度增加细根生物量逐渐降低,其中,0~1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比例最大,占总生物量的44.63%。沙枣群落的细根年分解率为58.5%。达到半分解和95%分解时,分别需要277d和1093d。沙枣群落的细根净生产力分别为151.99 g·m-2·a-1,细根年周转率分别为1.43次。实验证明,沙枣人工群落地下根系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具有良好的固碳能力,是适合在荒漠地区大力推广的人工林树种。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