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亚热带典型红壤侵蚀区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度及景观格局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53264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亚热带典型红壤侵蚀区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度及景观格局的影响

作者 徐凯健  曾宏达  任婕  谢锦升  杨玉盛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6年21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Q948.1 

关键词 红壤侵蚀区  长汀  植被覆盖度  生态恢复  人类活动 

文摘内容 福建省长汀县是中国南方最严重的水土流失区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初和2000年两次集中治理的推动下,当地生态环境已得到显著改善。基于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提取长汀县1975—2013年共6期植被覆盖度分布图,分析该区在不同时期植被覆盖度及其空间格局的时空动态,并探讨人类干扰与政策治理对植被覆盖度及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38年来,长汀县平均植被覆盖度由47.02%(1975)提升至71.47%(2013),在覆盖度结构上逐渐形成以中高和高植被覆盖度占主导的格局;县域中部河田盆地的植被覆盖度由30.83%(1975)提升至60.34%(2013)。(2)在景观格局上,研究期间长汀县极低、低和中低覆盖度斑块平均面积呈波动下降趋势、同时斑块密度增加,而中高、高植被覆盖度区域面积扩大,表明封禁、造林等治理措施导致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区域不断汇聚成片。(3)植被覆盖度的提升在空间上主要集中在海拔600 m和坡度25°以下区域,尤其在海拔400—600 m和坡度5°—15°区域最显著,表明植被的破坏和恢复过程与人类活动的联系密切。(4)空间分析表明,在距离农户居民地边缘1.2 km的范围内,越接近居民地中心的区域植被覆盖度越低、破碎度越大且恢复缓慢,但这种空间差异伴随治理进行正在逐步减弱。总体上看,长汀县生态治理和人类干扰的长期驱动影响,其恢复速度在不断提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