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不同种植模式下豆科绿肥对土壤改良效果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70693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不同种植模式下豆科绿肥对土壤改良效果的影响

作者 朱亚琼  简大为  郑伟  王朴  黎松松  郝帅  娜尔克孜  刘岳含  艾丽菲热 

作者单位 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农业科学研究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地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草业科学 

年卷期 2020年05期

年份 2020 

分类号 S156  S551 

关键词 间混作  轮作  豆科绿肥  土壤理化性质  地上生物产量 

文摘内容 为探明豆科绿肥还田对土壤改良效果和作物生物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选取玉米(Zea mays)、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大麦(Hordeum vulgare)、燕麦(Avena sativa)为间混作/轮作对象,将花生(Arachis hypogaea)、鹰嘴豆(Cicer arietinum)、白花草木樨(Melilotus albus)作为主要豆科绿肥进行田间试验,利用土壤浅层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含量的变化及田间作物地上生物产量的表现,比较不同种植模式下豆科绿肥对土壤改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作物单作相比,豆科绿肥与玉米、油菜间混作以及轮作均可提高土壤表层有机质、全氮及碱解氮质量分数,混作对土壤表层全钾质量分数影响较小,轮作还可提高土壤表层全磷、有效磷质量分数;另一方面,间混作群体结构在土壤肥力的改善效果方面也起到一定的作用。2)与试验前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相比,白花草木樨+大麦混作并翻压还田模式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分别提高了40.43%、50.00%、10.00%、27.93%、76.75%、45.13%;玉米+花生间作模式土壤养分改善效果次之。3)玉米、油菜和白花草木樨地上生物产量较其单作分别提高了23.19%、16.68%和27.31%。因此,采用豆科绿肥+禾本科牧草混作并翻压还田、玉米+花生间作的种植模式可有效改善乌尔禾地区农田的土壤质量,并兼顾其他农作物生产,可提高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