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川中紫色土区旱坡地非点源氮输出特征与污染负荷



编号 zgly000131624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川中紫色土区旱坡地非点源氮输出特征与污染负荷

作者 陈克亮  朱晓东  朱波  李庆召  王向华  蔡邦成 

作者单位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环境工程系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江苏南京210093  江苏南京210093  四川成都610041  河南郑州450015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学报 

年卷期 2006年02期

年份 2006 

分类号 X501 

关键词 紫色土旱坡地  非点源氮  径流  污染负荷 

文摘内容 通过在中国科学院盐亭农业生态站进行定位监测研究,探讨了川中紫色土区旱坡地氮素的农业非点源输出规律。研究表明:紫色土早坡地非点源氮输出以无机氮和颗粒态为主,全氮输出量不高。川中丘陵农田生态系统的旱地径流中,颗粒态氮占比例最大,达到35%,硝态氮和氨态氮的输出水平相反,各径流场的NH4+-N浓度略高于NO3--N的浓度。旱地径流全年总氮污染输出为0.95 kg/(hm2.a),全年通过径流输出的氮素占化肥施用量的0.56%。旱地地表径流中总氮平均浓度顺坡种植>平板种植>聚土垄作。小流域非点源氮污染负荷的季节变化与流域降水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非点源氮污染约从6月开始上升,一直持续到10月,集中在降雨丰富的时段。夏季2个月(7~8月)是非点源污染的高发季节,非点源氮污染负荷的绝大部分发生于该时期,这与年雨量的60%集中于该季节而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有关。通过土地利用类型的优化配置,合理采用水土保持耕作法,控制施肥量和适宜的农田耕作方式,可减少地表径流和地下淋洗中氮的含量,减轻农业非点源物质对环境的压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