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68419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亚热带树种转换对林地土壤碳氮磷计量比的影响
作者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杉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闽江学院海洋研究院
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公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母体文献
森林与环境学报
年卷期
2019年06期
年份
2019
分类号
S718.5
关键词
杉木
尾巨桉
黑木相思
养分循环
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
文摘内容
通过分析杉木采伐迹地营造阔叶树种尾巨桉及固氮树种黑木相思后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探讨造林树种转换对林地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规律,以期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杉木、尾巨桉和黑木相思土壤全碳(TC)、全氮(TN)和全磷(TP)分别为19.28~23.84、1.56~1.87和0.27~0.30 g·kg-1,各土层TC和TN均表现为尾巨桉和黑木相思较高,在表层(0~10 cm)和下层(20~40 cm)差异显著(P<0.05),表层和下层黑木相思人工林土壤TP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3种林分土壤C:N、C:P和N:P分别为11.89~13.44、68.31~87.18和5.55~6.38,各土层C:N和C:P均表现为尾巨桉>黑木相思>杉木,中层(10~20 cm)土壤N:P表现为尾巨桉和黑木相思林分显著高于杉木(P<0.05);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比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规律明显,土壤C:N、C:P和N:P与土壤TC、TN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值、土壤容重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最大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显著正相关。因此,在森林经营和森林恢复过程中,应重视如何调整树种组成,阔叶树种桉树和固氮树种黑木相思有助于提高杉木林地土壤TC、TN、TP含量及C:N、C:P和N:P值,有利于人工林退化地养分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