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基于LUE模型的长江源流域NPP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编号 zgly000155605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基于LUE模型的长江源流域NPP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作者 潘萌甜  梁俊红  李佳  姜群鸥 

作者单位 湖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母体文献 西北林学院学报 

年卷期 2017年05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Q948.1 

关键词 长江源流域  NPP  光能利用率  时空特征 

文摘内容 长江源流域具有独特的高寒植被生态系统,研究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能够反映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利用改进的遥感光能利用率模型(LUE)模拟了2001-2010年长江源流域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结合同期气温和降水数据,运用趋势分析法和偏相关分析法,研究了植被NPP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植被多年平均NPP值为171.83gC/m~2/a,高寒针叶林NPP值最大(392.64gC/m~2/a),高寒草原最小(70.41gC/m~2/a)。而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分布最广,占植被NPP总量的86.6%。2)植被NPP呈增加的趋势(6.39gC/m~2/a),增加趋势不显著,在水热条件的影响下,植被NPP增长呈现出空间异质性,增加幅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不同植被类型的NPP增长趋势不同,其中高寒针叶林、灌丛、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山垫状植被的NPP增长率分别为15.98、12.61、3.13、2.69和1.01gC/m~2/a。3)植被NPP相比于降水,对温度的敏感性更高。近10a温度的显著增加是导致植被NPP增加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有利于把握长江源流域高寒生态系统功能特征,为生态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