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花岗岩红壤区不同治理模式土壤抗冲性因素试验



编号 zgly000168329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花岗岩红壤区不同治理模式土壤抗冲性因素试验

作者 孙丽丽  査轩  黄少燕  陈世发  白永会  刘川  常松涛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福建省亚热带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学报 

年卷期 2019年05期

年份 2019 

分类号 S157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土壤抗冲性  植被恢复  土壤侵蚀  根系  土壤团聚体 

文摘内容 为探讨花岗岩红壤区不同治理模式下的土壤抗冲性特性,得出适用于花岗岩红壤区水土保持效果最优的植被恢复模式,选取红壤丘陵区不同治理模式下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湿筛法、原状土冲刷法,在3种冲刷流量(1.5,2.5,3.5 L/min)下,对不同治理模式的土壤抗冲性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治理模式土壤抗冲系数由大到小分别为条沟草灌带>风水林>全坡面播草>芒萁地>封禁>裸露地>开垦地。治理措施封禁、风水林、全坡面播草、芒萁地、条沟草灌带的冲刷产沙量处于低水平平衡状态,3种冲刷流量(1.5,2.5,3.5 L/min)下,其变化范围分别为0.01~1.12,0.02~1.53,0.02~2.57 g;CK1和CK2冲刷产沙量最大,其冲刷产沙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08~65.20,0.07~60.56,0.24~80.60 g。(2)条沟草灌带和风水林的土壤总孔隙度、>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根系表面积、体积、根长和生物量分别占所有治理模式的37.08%,80.38%,44.15%,45.12%,52.11%,57.91%。(3)条沟草灌带和风水林的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均较大,分别占所有治理模式的55.76%,44.06%,52.18%,54.91%。说明条沟草灌带和风水林水土保持效果较优,研究结果为控制红壤区水土流失和揭示相关侵蚀机理提供参考。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