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2004年秋季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组成及其数量分布特征



编号 zgly000070777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2004年秋季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组成及其数量分布特征

作者 李涛  刘胜  王桂芬  曹文熙  黄良民  林秋艳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和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海南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 

母体文献 热带海洋学报 

年卷期 2010,29(2)

页码 65-73

年份 2010 

分类号 Q948.885.3 X85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浮游植物  组成  分布 

文摘内容 根据2004年9月18日-10月2日南海北部航次所获得的表层浮游植物群数据, 对其组成及数量分布进行了探讨分析。该次调查鉴定浮游植物共53属152种(含变种和变型), 分别属于硅藻门35属88种、甲藻门15属60种、蓝藻门1属2种及金藻门1属1种等; 优势种中分布较广泛的有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反曲原甲藻Prorocentrum sigmoides、微小原甲藻P.mininum、锥状施克里普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和红海束毛藻Trichodesmium erythraeum等; 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数量范围为(0.11—23.61)×10^6cells·m^-3, 呈现近岸区域高于远岸区域的平面分布格局, 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海南岛东北部海域的E506站和海南岛东南部海域的B3站; 浮游植物物种丰富度也是近岸的站点较高, 以靠近珠江口E708站的51种为最多。硅藻类细胞丰度范围为(0.02—8.13)×10^6cells·m^-3, 主要分布在高盐的外海水域, 其中产二甲基磺酸丙酯(DMSP)的小环藻Cyclotellaspp.在多个站点出现: 甲藻类以近岸水域居多, 细胞丰度最高达15.67×10^6cells·m^-3(E506站), 其中数量较多的赤潮种类主要有锥状施克里普藻、反曲原甲藻、微小原甲藻、环沟藻Gyrodiniumspp.等; 固氮的红海束毛藻在调查海域广泛分布, 但主要集中于东部, 以E206站最多, 高达1.8×10^7cells·m^-3。结合水文资料和其他层次的浮游植物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红海束毛藻的分布与黑潮水的入侵存在一定关系, 其分布受水团和海流的影响。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