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基于等面积高度带划分的贺兰山维管植物物种丰富度的海拔分布格局



编号 zgly000051899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基于等面积高度带划分的贺兰山维管植物物种丰富度的海拔分布格局

学科分类 220.1060;森林生态学

作者 朱源  江源  刘全儒  熊敏  康慕谊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西南林学院生态旅游学院 

母体文献 生物多样性 

年卷期 2007,15(4)

页码 408-418

年份 2007 

分类号 Q948.15 

关键词 物种丰富度  等面积高度带  海拔梯度  坡度异质性 

文摘内容 山地植物物种丰富度海拔分布格局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之一。以往研究中一般将山体划分为等海拔间距的高度带,以分析物种丰富度的垂直格局,其缺陷在于因各高度带面积不相等而可比性下降。为消除面积不相等的影响,作者利用数字高程数据(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工具支持下,尝试将贺兰山(海拔范围1,300-3,500m)划分为等面积的数个高度带,从而分析其物种丰富度的海拔格局。结果表明:(1)贺兰山物种丰富度呈现为单峰式海拔格局,峰值出现在海拔2,000m附近。(2)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坡度异质性是解释物种丰富度海拔分布格局的最优因子。高度带的坡度异质性越大,意味着地形的起伏变化越大,反映出生境类型越趋多样化,从而可维持多个物种的共存。(3)贺兰山植物物种丰富度在海拔2,000m附近达到峰值,可能与植被演变历史、气候条件、地形复杂度、生态过渡带和中间膨胀效应的共同影响有关。(4)对山体进行等面积划带,可直接消除面积不相等带来的影响,与等间距划带的方法相比,尤其在物种海拔分布信息准确度较高时更具优势。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