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51649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 文东新  杨宁  杨满元 

作者单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理学院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学院 

母体文献 草地学报 

年卷期 2016年06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S154 

关键词 植被恢复模式  土壤微生物量  土壤酶活性  通径分析  紫色土 

文摘内容 采用经典统计和通径分析,研究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4种植被恢复模式[草本(GS)、灌草(FG)、灌丛(FX)和乔灌(AF)]表层(0~15cm)土壤微生物量与酶活性变化特征,探讨其与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4种模式中,土壤微生物量以灌草模式最高(P<0.05),草本模式最低(P<0.05);脲酶活性以草本模式最高(P<0.05),乔灌模式最低(P<0.05),碱性磷酸酶活性以乔灌模式最高(P<0.05),草本模式最低(P<0.05),蔗糖酶活性以灌丛模式最高(P<0.05),乔灌模式最低(P<0.05)。通径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的直接和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有机碳;蔗糖酶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而从总效应来看,各因素对蔗糖酶活性的影响较小;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全氮,但全氮对脲酶活性表现为强烈的负效应,而对碱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强烈的正效应。土壤微生物量以及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剩余通径系数均较大,说明有其他因素对其具有影响。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