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紫穗槐豆象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编号 zgly000129763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紫穗槐豆象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作者 贺长洋 

作者单位 山东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母体文献 植物检疫 

年卷期 2005年05期

年份 2005 

分类号 S763.7 

关键词 紫穗槐  生物学特性  豆象  相对湿度  种子产量  防治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半岛地区  羽化孔  成虫寿命 

文摘内容 紫穗槐豆角(Acanthoscolides pallidipennisMotschulsky)在国内北方多个省份都有发生。幼虫蛀食紫穗槐种仁,严重时可使被害种子内部全成粉末,是紫穗槐种实的主要害虫。在山东半岛地区,种子被害率达20%~38%,对种子产量和质量影响极大。紫穗槐豆象的成虫卵圆形,体长1.8~2.5mm,粗看暗褐色。体表密被灰白色绒毛。卵为乳白色,棒状。老熟幼虫体长2.5~3.2mm,梳背形。头部红褐色。蛹为裸蛹,乳黄色。紫穗槐豆象在山东半岛地区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种内越冬,越冬幼虫其头部基本都朝向种蒂。4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为化蛹盛期,5月上旬化蛹末期。在日均温度18.5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