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12022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三种稻虱卵寄生缨小蜂消长规律及保护利用考查
作者单位
广东省佛山市农业局
广东省佛山市农业局
母体文献
昆虫天敌
年卷期
1991年04期
年份
1991
关键词
稻虱缨小蜂
种缨
发育起点
白背飞虱
虱卵
消长规律
寄生性天敌
产卵量
日度
长管
文摘内容
调查表明,三种缨小蜂对稻飞虱的发生为害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稻虱缨小蜂发生稳定、量大。世代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雌蜂11.3℃和159.1日度,雄蜂10.7℃和160.8日度。平均每雌产卵20粒,选择寄主较宽,稍偏好褐飞虱卵,对抑制早、晚稻中、后期飞虱发生起重要作用。长管稻虱缨小蜂数量最多,但波动大,5~6月高峰,寄生较专,主要是有效地抑制早稻中期和晚稻后期白背飞虱的发生。雌蜂世代发育起点11.7℃,有效积温185.2日度,平均产卵13粒。拟稻虱缨小蜂数量较少,以6~7月较多,每雌产卵5~12粒,对早、晚稻后期的褐飞虱起一定抑制作用。三种缨小蜂多在上午6~8点羽化,羽化头天产卵占总产卵量的八成以上,均能行孤雌生殖。杂草中的多种飞虱卵是三种缨小蜂的渡夏和过冬寄主。合理施药、适当留草是保护利用三种缨小蜂的有效措施。缨小蜂是稻飞虱卵期的主要寄生性天敌。1980~1983年,我们在佛山市近郊,对其中群体数量较大的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长管稻虱缨小蜂Anagrus sp,拟稻虱缨小蜂Angrus Paranilaparvatae的消长规律及保护利用进行了考查。现将四年考查结果整理报导,供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