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汶川地震225位遇难学生父母精神状况的横断面调查



编号 zgly000065561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汶川地震225位遇难学生父母精神状况的横断面调查

作者 刘平  蒋兰慧  杨磊  王力  林明福  邱仁义  吴坎坎  张林  李幼平 

作者单位 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 

母体文献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年卷期 2010,10(6)

页码 653-657

年份 2010 

分类号 R181.34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遇难学生  丧子父母  心理干预  精神状况  横断面调查 

文摘内容 目的调查5·12汶川地震遇难学生父母的精神状况,为灾后心理重建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随机抽取绵竹市122户遇难学生家庭,采用问卷、访谈、观察法对225名丧子父母展进行调查,获取相关资料(人口学特征、家庭受灾情况、经济状况及心理行为状况),而后结合二次文献,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结果①123名遇难学生中独生子女占91.87%;女生占50.41%;小学及幼儿园学生占48.78%,中学生占50.41%,中专生占0.81%;丧子父母小学文化及以下占29.78%,初中或高中学历占64%,中专以上学历占6.22%。②丧子父亲与母亲在心理行为表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接受现实(P=0.042)、躯体化(P=0.040)、外出打工(P=0.000);夫妻之间的心理互动与敌对情绪产生具有强关联性。③仅18.03%的丧子父母的社会支持系统良好,不愿接受现实的丧子父母均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④经济状况较好,教育文化程度高的更易接受现实;对尚未找到孩子遗体的丧子父母来说,易合并抑郁和躯体化,更难以接受现实;目睹现场惨境的父母更易受噩梦困扰,未见到子女最后一面而接到死亡通知的父母更易产生自责。结论 ①应研究适合快速普及的心理危机干预操作模式并进行广泛传播(如哀伤抚慰),通过多种有效途径来实现低成本、广受众、好效果的新时期心理援助。②建立"丧子家庭互助组织",帮助丧子父母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促进其在心理上的"重生"及生活上的"重建"。③利用村镇卫生站/院的特殊优势,在其基础上建立一个具有长期、规范、制度化的心理干预长效机制。④分类分期展开心理干预工作,体现针对性。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