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潜在植被演替



编号 zgly000140957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潜在植被演替

作者 李飞  赵军  赵传燕  张小强 

作者单位 滁州学院国土信息工程系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  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农业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日本名古屋大学环境学研究科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1年03期

年份 2011 

分类号 Q948 

关键词 潜在植被  演替  综合顺序分类法  GIS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 

文摘内容 研究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植被背景,成为其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基础性和指导性的工作。潜在植被作为一种与所处立地达到平衡的演替终态,反映的是无人类干扰的情况下,立地所能发育形成的最稳定成熟的一种顶极植被类型,是一个地区现状植被的发展趋势,对本地区植被生态的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综合顺序分类法为基本理论方法,在GIS研究方法支持下,采用中国干旱半干旱区119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5年的年降水数据与115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5的>0℃年积温数据,以15a的年平均数据为时间周期,对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潜在植被的演替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在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潜在植被类型之间发生了复杂的演替过程。1961—1975年间,分布在中国干旱半干旱区的潜在植被有10种类型,由于气候变化,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仅剩6种类型。在潜在植被类型之间的转化特征与数量方面,表现出3种特点,稳定减少、稳定增加与波动性变化。在潜在植被类型地理分布格局变化与发展方向方面,演替明显的地区主要有:吐鲁番盆地、锡林郭勒高原北部、呼伦贝尔高原、太平岭地区;在发展方向上,潜在植被的空间变化方向(演替方向)均异。潜在植被类型演替的驱动因素主要是气候变化条件下,影响植被分布的水热条件发生了改变。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