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32211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环渤海地区土壤有机碳库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学科分类
220.1040;森林土壤学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应用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3,14(9)
页码
1489-1493
年份
2003
分类号
S156.8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库
土壤碳密度
空间分布格局
环渤海地区
文摘内容
土壤碳库的研究和管理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库的影响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核心内容。本文利用第2次土壤普查时环渤海地区1374个土壤剖面资料, 对该地区土壤有机碳库进行了估算, 结果表明, 整个环渤海地区1m深的土壤有机碳库为2.1PgC.进一步分析该区域各土壤类型的有机碳库发现, 棕壤的有机碳库最大, 占该区域总有机碳库的55.6%, 其次为潮土, 占26.9%, 风沙土和暗棕壤的土壤有机碳库则很小, 仅占0.1%以下。对不同土壤类型的碳密度比较发现, 沼泽土的碳密度最高, 为22.9kgC·m^-2, 其次是暗棕壤, 为16.04kgC·m^-2; 而风沙土的碳密度最低, 为2.88kgC·m^-2, 再次是盐土, 为6.0kgC·m^-2.可见土地风沙化和盐碱化将极大地降低土壤的有机碳。此外, 该地区表层土壤中的碳储量为673.30TgC, 即约占总碳储量三分之一的土壤碳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地区土壤有机碳的水平分布主要为沿海地区、平原地区、西北部地区和山地丘陵区4个区域, 其碳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山地丘陵区(森林)>西北部地区(农牧区)>平原地区(农业)>沿海地区(裸地).其分布规律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气候和地形等因素的作用, 而且充分反映了不同人类活动强度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此, 加强该区域土地的保护和管理对于维护土壤有机碳和土地的持续利用极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