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78156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新疆典型草原土壤腐殖酸组分的变化规律
学科分类
220.1040;森林土壤学
作者
比买热木·阿不都艾海提
艾克拜尔·伊拉洪
热依汗古丽·阿布里孜
吐尔逊·吐尔洪
作者单位
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母体文献
核农学报
年卷期
2012,26(1)
页码
123-128
年份
2012
分类号
S812.2
关键词
土壤
复合体
游离腐殖酸
分布规律
文摘内容
以新疆典型草原黑钙土、栗钙土和棕漠土为对象,研究了3种土壤不同土层腐殖质矿物复合体组分及其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 ①3种典型草原土壤腐殖质总碳量的顺序为黑钙土(35、46g/kg)、栗钙土(31.30g/kg)和棕漠土(0.68g/kg);②3种草原土壤都是以胡敏素(HM)含量最高,黑钙土、栗钙土和棕漠土的含量分别为68.17%、65.47%和42.81%;③按照腐殖酸类型分析,黑钙土和栗钙土是以胡敏酸(HA)为主的富啡酸(FA)-胡敏酸(HA)型,CH/CF〉1;而棕漠土则相反,是胡敏酸-富啡酸型,CH/CF〈1;④黑钙土、栗钙土和棕漠土腐殖质组分中游离R2O3结合的胡敏酸分别为6.85%、5.65%和1.65%,而富啡酸分别为0.53%、0.84%和4.91%;⑤在3种草原土壤中,游离腐殖酸从0~20cm到40~60cm的垂直变化规律分别为: 黑钙土中游离胡敏酸和富啡酸分别从5.74和2.33g/kg降到2.70和0.89g/kg;栗钙土中游离胡敏酸和富啡酸分别从1.88和1.03g/kg降到0.59和0.75g/kg;棕漠土中游离胡敏酸和富啡酸分别由2.10和2.90g/kg降到1.92和0.67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