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39087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青海沙蜥种群密度调查的一种新方法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母体文献
生态学杂志
年卷期
2005,24(10)
页码
1241-1244
年份
2005
分类号
Q958
关键词
青海沙蜥
种群密度
洞穴深度
标志重捕
洞口计数
文摘内容
在2002年9月, 分别利用洞穴深度法、标志重捕法和洞口计数法对分布在若尔盖草原荒漠中的青海沙蜥(Phrynocephalus vlangalii)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 所得的结果分别是190.4、76.8和250.7只·1000m^-2。通过对3种结果的比较与分析, 证明洞穴深度法有较高的可靠性, 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 沙蜥(Phrynocephalus)是一种变温动物。不能长时间处在温度低于致死低温(-2.5℃)以下的环境中, 为了能够成功地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 它必须居住在深度达到最大冻土层之下的洞穴中。这是沙蜥躲避低温伤害的一种行为机制。该方法可以适用于分布在中国的沙蜥属的其它物种密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