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性评价



编号 zgly000060806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性评价

学科分类 220.1060;森林生态学

作者 宋晓龙  李晓文  白军红  黎聪  郑钰  焦松松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林业局野生植物保护站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9,29(9)

页码 4836-4846

年份 2009 

分类号 Q14  X24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境适宜性评价  人为干扰分析  生态敏感性评价 

文摘内容 基于GIS下的网格分析,建立了结合生境适宜性评价和人为干扰特征分析的生态敏感性评价模型。首先建立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濒危等级(截止到2007)的水禽数据库,并结合相关文献及实地调查,识别评价所选物种的生境需求。再基于GIS下的200m×200m网格系统,依据生境适宜性评价模型,从景观水平上进行生境现状评价,提出"综合生境适宜性的概念"并计算综合生境适宜性指数,再根据综合指数进行生境适宜性评价;然后从已建立的数据库中选取典型物种鹤类作为指示种,同样基于200m×200m的网格,借助GIS技术分析研究区内的人为干扰因子(道路和油井)造成的生境损失;最后在以上的研究基础上,将生境适宜性评价和人为干扰特征分析的结果叠加运算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敏感性整体上较高,总的分布规律是靠近沿海的区域敏感性较高,内陆区域的敏感性较低;并按生态敏感度的高低,将研究区划分为极敏感区、敏感区、较敏感区、一般敏感区和不敏感区5个等级,其中极敏感区和敏感区面积共占研究区面积的55.74%,较敏感区约占16.26%,一般敏感区和不敏感区各占22.81%和5.19%。此外,为更有效地保护重要生境,对照保护区现有的功能分区,并结合评价结果,讨论了功能分区调整的相关建议。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