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30439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胡杨不同叶形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其对加富CO2的响应
学科分类
220.99;林学其他学科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坡头站
母体文献
植物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3,27(1)
页码
34-40
年份
2003
分类号
S792.119
S718.45
关键词
胡杨
叶形
光合特性
水分利用效率
蒸腾作用
CO2加富
荒漠
响应
文摘内容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叶形多变化, 大致归纳为杨树叶(卵圆形叶)和柳树叶(披针形叶)两大类。在内蒙古额济纳旗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选择成年树同时具有卵圆形叶和披针形叶的标准株, 将枝条拉至同一高度, 通过活性测定, 比较了其光合特征、水分利用效率及对CO2加富的响应。结果表明: 在目前大气CO2浓度下, 当光强为1000μmol·m^-2·s^-1时, 卵圆形叶(成年树主要叶片)(A)和披针形叶(成年树下部萌条叶片)(B)的净光合速率(Pn)分别为16.40μmolCO2·m^-2·s^-1和9.38μmolCO2·m^-2·s^-1; 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为1.52mmolCO2·mol^-1H2O和1.18mmolCO2·mol^-1H2O; A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分别为1600μmol·m^-2·s^-1和79μmol·m^-2·s^-1, B的相对应值则为1500μmol·m^-2·s^-1和168μmol·m^-2·s^-1。当CO2浓度加富到450μmol·mol^-1时, A的光饱和点升高了150μmol·m^-2·s^-1, 光补点降低了36μmol·m^-2·s^-1; 而B的光饱和点降低了272μmol·m^-2·s^-1, 光补偿点则升高了32μmol·m^-2·s^-1。这表明, 柳树叶的光合效率较低, 以维持生长为主; 随着树体生长, 柳树叶难以维系其生长, 出现杨树叶, 杨树叶更能耐大气干旱, 光合效率高, 通过积累光合产物, 使胡杨在极端逆境下得以生存并能达到较高的生长量, 这就是胡杨从幼苗到成年树叶形变化的原因。随着CO2加富, 两种叶片表现出截然相反的响应, 柳树叶的光合时间缩短, 光能利用率减小; 而杨树的光合时间延长, 光能利用率提高。如果地下水位下降, 近地层空气变干燥, 或随着大气CO2浓度升高, 气候变暖, 柳树叶可能逐渐减少以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