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黄土高原典型土壤有机氮矿化过程



编号 zgly000134746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黄土高原典型土壤有机氮矿化过程

作者 李紫燕  李世清  李生秀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8年10期

年份 2008 

分类号 S153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壤氮素矿化  非交换性铵态氮 

文摘内容 以黄土高原从北向南不同地区典型土壤类为对象,采用Bremner淹水培养法,研究黄土高原典型土壤有机氮的矿化过程。结果表明,淹水培养期间矿化出的部分NH4+-N会被粘土矿物固定,固定量因土壤不同而异,因此在测定有机氮矿化量时,只有考虑这一部分氮素,才可获得可靠结果。不同土壤有机氮量矿化明显不同,表现为土垫旱耕人为土>黄土正常新成土>简育干润均腐土>干润砂质新成土,从南到北氮素矿化量呈减小趋势。添加C/N低(C/N比为21.7)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tativa)茎叶有利于促进土壤有机氮矿化,而添加C/N高(C/N比为43.3)的长芒草(Stipa bungeana)会促进矿质氮的生物固定;不同类型植被土壤间在培养20、40d和60d时的矿化量差异显著(p值分别为0.0177、0.0109和0.0073),均表现为均为林地土壤>裸地土壤>草地土壤>农田土壤;从平均看,加(NH4)2SO4后有机氮矿化量有一定减少。在不同培养阶段,不同土类间氮素矿化率不同,在20d和40d时存在显著差异(p分别为0.0092和0.0381),60d时差异不显著,不同土类氮素矿化率的大小顺序为干润砂质新成土>黄土正常新成土>土垫旱耕人为土>简育干润均腐土,这一结果说明在淹水条件下,黄土高原土壤从南到北易矿化氮所占全氮比例呈增加趋势。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