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31859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藏北双湖地区早Toarcian期大洋缺氧事件:沉积学、古生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作者单位 重庆科技学院石油工程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庆400042 成都610059 重庆400042 广州510640
母体文献 生态学杂志
年卷期 2007年11期
年份 2007
分类号 P539.6
关键词 油页岩 早Toarcian期 有机碳同位素 钙质超微化石 大洋缺氧事件 藏北
文摘内容 藏北羌塘盆地双湖地区发现一套以灰黑色油页岩、泥岩、泥灰岩互层为特征的岩相组合,其粘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伊利石/蒙脱石混层,伊利石相对含量为38%~66%,高岭石为6%~14%,绿泥石为1%~6%,而伊利石/蒙脱石混层为21%~53%。该套地层含有丰富的菊石化石和钙质超微化石─颗石藻。该层位发现早侏罗世早Toarcian期Harpoceras sp.菊石,它与欧洲广泛出现的早Toarcian期大洋缺氧事件的地层相当。通过分析,该地层有机碳含量最高可达26.1%,有机碳同位素组成为-26.22‰~-23.53‰(PDB)。在地层剖面上,油页岩的δ13C干酪根变化曲线显示明显的正偏移,偏移量接近2.17‰,与欧洲早Toarcian期缺氧事件地层同位素异常有很好的可比性。有机C/N原子比值为6~43,变化趋势与δ13C干酪根曲线一致。通过对双湖油页岩有机地球化学与生物组合特征的研究,初步认为δ13C干酪根异常受到海平面、生物生产率的控制,黑色页岩特别是油页岩的富集可能与古海洋中颗石藻的勃发及高产率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