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空间层次及人工基质对着生藻类建群特性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53259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空间层次及人工基质对着生藻类建群特性的影响

作者 易科浪  代志刚  刘碧云  蔺庆伟  曾磊  徐栋  贺锋  吴振斌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6年15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Q949.2 

关键词 着生藻类  建群  空间层次  人工基质  影响因子 

文摘内容 为全面了解着生藻类在建群中群落变化的生态学特性,揭示着生藻类的建群规律,在以丝状藻类为优势藻的生态塘中,采用花岗岩和瓷砖为附着材料,设置水体底部和中部为附着位点,进行频次为10d的采样分析。结果表明,生态塘中共检出8门73属117种着生藻类,其中以硅藻、蓝藻、绿藻为优势类群。同时不同人工基质和不同空间层次条件下着生藻类的建群特征较一致,早期以单细胞硅藻如舟形藻(Navicula sp.)、脆杆藻(Fragilaria sp.)、曲壳藻(Achnanthes sp.)等为优势,后期以丝状藻类如鞘丝藻(Lyngbya sp.)、颤藻(Oscillatoria sp.)、伪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等为优势;研究结果发现不同人工基质(花岗岩和瓷砖)对着生藻类的种类组成、细胞密度、生物量和藻类多样性无显著影响,花岗岩和瓷砖上附着的着生藻类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但不同的空间层次对着生藻类建群特征影响明显,水体底部具有更多的硅藻种类数,中部具有更多的绿藻,随着建群时间的发展,蓝藻比例不断增加;就生物量而言,底部的着生藻类叶绿素a显著高于水体中部,但两者的细胞密度无显著性差异;随着建群过程的发展,水体底部的着生藻类生物量达峰值所需的时间比中部更长。通过相关性分析,生态塘中着生藻类的生长主要受总磷的影响。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