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卧龙自然保护区林隙干扰特征



编号 zgly000034184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卧龙自然保护区林隙干扰特征

学科分类 220.1060;森林生态学

作者 杨娟  刘丽娟  葛剑平  丁易  谭迎春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母体文献 植物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4,28(5)

页码 723-726

年份 2004 

分类号 S718.5 

关键词 卧龙自然保护区  林隙干扰  林隙形成木  关联度分析  森林 

文摘内容 林隙干扰对森林的结构和多样性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对五一棚周围林隙干扰格局和林隙特征进行了3条样线调查, 样线总长度为4.4km。结果表明: 1)本区以小型林隙干扰为主, 林隙平均密度为12.5个·km^-1, 林隙的分布格局在阳坡和山脊为集聚分布, 阴坡近均匀分布; 林隙形成木以针叶树为主, 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铁杉(Tsuga chinensis)和糙皮桦(Betula utilis)在形成木的数量和径级组成上均居前列。2)林隙形成木的腐烂等级分布揭示出林隙形成木的形成方式和种类组成均随时间变化。表现为针叶树组形成木对林隙的贡献随时问降低, 阔叶树组反之; 砍伐和倒木是早期林隙形成的主要方式, 而枯立和折干是近期林隙形成的主要方式。3)林隙木形成方式关联度分析结果为砍伐与倒木、折干与倒木之间存在显著负关联, 林隙其它各形成方式之间的关联不显著, 但砍伐与其它形成方式的负联结系数均较高。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