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河南省粮食安全气候承载力评估



编号 zgly000173031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河南省粮食安全气候承载力评估

作者 姬兴杰  徐延红  左璇  方文松  卢燕宇 

作者单位 河南省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洛阳市气象局  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安徽省气候中心 

母体文献 应用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20,31(3)

页码 853-862

年份 2020 

分类号 F32 

关键词 AEZ模型  气候生产潜力  气候承载力  相对剩余率 

文摘内容 为探究未来气候变化对河南省粮食生产的影响,基于夏玉米和冬小麦两种主粮作物的生产潜力和气候资源承载力,结合1961-2017年河南省111个气象站的观测数据以及区域气候模式输出的2041-2080年RCP4.5和RCP8.5两种排放情景下的气象资料,采用农业生态区域法(AEZ模型)计算了河南省气候生产潜力及其变化特征,并根据不同生活水平下的粮食需求指标,分析了河南省的气候承载力和剩余空间。结果表明:1961-2017年,河南省夏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平均为18408.87 kg·hm^-2,表现为中东部高、西部低;与基准时段(1981-2010年)相比,RCP4.5和RCP8.5情景下分别下降13.0%和8.0%,高值中心由豫东地区向豫西南地区转移。1961-2017年,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平均值为10889.79 kg·hm^-2,呈中部高、北部低;与基准时段相比,RCP4.5和RCP8.5情景下分别减少18.6%、21.7%。当前,在温饱水平和小康水平粮食需求条件下,最大气候资源承载力分别平均养活人口2.52亿和1.83亿。2070s(2071-2080年)最大气候资源承载力平均养活人口有所减少,与基准时段相比,RCP4.5情景下小康水平和温饱水平分别下降9.7%和18.4%,RCP8.5情景下小康水平和温饱水平分别下降7.7%和16.6%。当前气候条件下,河南省气候资源相对剩余率在-93.0%~356.9%,与基准时段相比,未来气候资源相对剩余率减少近40%。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