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福建省不同耕地土壤和土地利用类型对“碳源/汇”的贡献差异研究



编号 zgly000146019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福建省不同耕地土壤和土地利用类型对“碳源/汇”的贡献差异研究

作者 龙军  张黎明  毛艳玲  邢世和 

作者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母体文献 土壤学报 

年卷期 2013年04期

年份 2013 

分类号 S158 

关键词 福建省  土壤类型  土地利用  碳密度  碳储量 

文摘内容 农田生态系统无论作为全球温室气体的源还是汇,均对大气CO2浓度的年际变化产生重要影响。以我国亚热带地区——福建省不同地理位置的闽侯县、浦城县、同安县和永定县为典型研究区,利用这4个县1982年23 869个样点和2008年12 521个样点实测数据建立的1∶5万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数据库,分析了近30年来福建省不同土类、亚类、土属和土地利用方式耕地有机碳密度变化,并利用尺度上推的方法估算了全省两期耕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结果表明,近30年来福建省耕地总体上表现为弱的碳汇,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分别上升了0.24 kg m-2和4.26 Tg,但不同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在碳汇/源中的贡献程度差异很大。从土壤类型来看,紫色土、酸性紫色土和石灰泥田分别在土类、亚类和土属级别中的碳汇贡献最大,有机碳密度分别提高了0.63、0.63和1.25 kg m-2;而滨海盐土、滨海盐土和黄泥砂土则分别在土类、亚类和土属级别中的碳源贡献最大,有机碳密度分别下降了0.59、0.59和1.08 kg m-2。从土地利用方式来看,灌溉水田是全省最主要的碳汇,有机碳密度提高了0.27 kg m-2,而水浇地是全省最主要的碳源,有机碳密度下降了0.36 kg m-2。因此,在今后的福建省农田土壤有机碳管理政策中应重点考虑有机碳密度下降、面积较大的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的有效管理。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