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67788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套袋苹果黑点病的发病诱因、机制与条件
作者单位
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学院山东省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植物病理学报
年卷期
2019年04期
年份
2019
分类号
S436.611.1
关键词
套袋果实黑点病
温湿度
侵染过程
敏感时期
药效
文摘内容
套袋苹果斑点病是套袋果实的重要病害,每年导致3%~10%损失,而套袋苹果黑点病是套袋苹果斑点病的一种类型。本研究采用病原菌分离、接种、诱导发病等方法,揭示了黑点病发病的诱因、机制与条件,可为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诱发套袋苹果黑点病的病原菌是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苹果谢花30 d后,幼果上就潜带有大量病原菌;自未喷施过杀菌剂的果园内摘取苹果幼果,在20℃~30℃、100%的相对湿度条件下保湿培养3 d可以诱发黑点病斑;在2周时间内,保湿培养的时间越长,诱发的黑点病斑数量越多;黑点病菌侵入果肉组织后能诱发寄主细胞木栓化,木栓化细胞进一步阻止了病菌的生长与扩展; 5月下旬(谢花后30 d)采摘的幼果可诱发产生黑点病斑,但病斑较小; 7月上旬(谢花后60 d)苹果果实对黑点病菌最敏感,保湿后诱发的病斑数量最多,形成的病斑大;进入8月份,果实的抗病性明显增强;所测试的9种杀菌剂都能有效抑制黑点病斑的形成,降低果实发病率,但不能完全阻止黑点病斑的形成。苹果果实套袋前,喷施杀菌剂降低果实的带菌量是防治黑点病的重要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