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草种配置对高寒人工草地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72074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草种配置对高寒人工草地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

作者 张慧敏  李希来  李兰平  张静 

作者单位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青海大学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青海-广东自然资源监测与评价联合实验室 

母体文献 草地学报 

年卷期 2020年05期

年份 2020 

分类号 S812 

关键词 黄河源区  草种组合  人工草地  退化高寒草甸 

文摘内容 本试验在黄河源区河南县研究了不同播种物种数(1,3,6,9,12,15)草种组合的人工群落配置对植被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旨在找到最优的群落配置组合,以期为今后人工草地的科学管理和退化草地快速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人工草地建植第1年和第2年植被地上生物量均显著(P<0.05)增加,其中3个草种组合的地上生物量最高。各处理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在第1年和第2年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9个草种组合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大。人工草地建植第1年播种物种数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在第2年无显著相关关系。播种物种数与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2018年和2019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2018年,地上生物量与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相关关系,在2019年,线性关系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P<0.01),地上生物量和均匀度指数在2018年和2019年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在高寒人工草地建植初期,以生产力为主时,建议选择3物种组合;以多样性为主时,建议选择9物种组合。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