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应用TaqMan real-time PCR研究BSV在带毒香蕉组培苗中传递



编号 zgly000154507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应用TaqMan real-time PCR研究BSV在带毒香蕉组培苗中传递

作者 孙洁  王婉  饶雪琴  李华平 

作者单位 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母体文献 植物病理学报 

年卷期 2017年02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S436.68 

关键词 香蕉线条病毒  香蕉品种  组培苗  实时荧光定量PCR  病毒传递 

文摘内容 由香蕉线条病毒(Banana streak virus,BSV)引起的香蕉线条病,严重影响了香蕉产量及种质资源交流。本研究根据BSV ORF Ⅲ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了BS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法检测BSV时,与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和香蕉束顶病毒(Banana bunchy top virus,BBTV)无交叉反应;不论是检测质粒DNA还是香蕉病株总DNA,其灵敏度都比普通PCR高,检测质粒DNA的灵敏度比普通PCR高100倍,检测香蕉病株总DNA的灵敏度比普通PCR高10倍,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利用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我国主栽的不同香蕉品种‘大蕉’、‘粉蕉’和‘粤优抗一号’香蕉组培苗中BSV的浓度,发现不同品种BSV传递规律不同。‘大蕉’第3代、第9代组培分化芽中BSV含量较原代显著减少;‘粉蕉’中BSV含量随继代数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粤优抗一号’中BSV含量随继代数增加呈增加趋势。BSV在‘粉蕉’、‘大蕉’和‘粤优抗一号’第10代到第12代组培苗中以顶部第1片或(及)第2片叶中含量最高。直接结合PCR分析初步表明不同品种在原代和组培至第12代,其植株中的BSV均为游离状态。本文通过对带毒香蕉组培苗中BSV的含量监测,明确了BSV在不同品种带毒香蕉组培苗中的传递和分布规律,为研究BSV与寄主互作及BSV检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